[发明专利]一种方便移动的圆形针织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5448.X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8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袁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维亚泽针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9/00 | 分类号: | D04B9/00;D04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移动 圆形 针织机 | ||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方便移动的圆形针织机,包括圆形针织机本体,所述圆形针织机本体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支撑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内壁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螺纹套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内壁与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铰接。该方便移动的圆形针织机,通过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配合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万向轮,转动螺纹杆能够推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得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并将圆织机本体撑起,达到了方便移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移动的圆形针织机。
背景技术
针织机:编织“针织物”的机器,1589年英国牧师威廉·李发明了第一台手摇针织机,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手摇针织机进而被高速运转的电动针织机所取代,圆形针织机有圆纬机和圆袜机,圆纬机的针床为圆筒形和圆盘形,针筒直径一般在356-965mm(14-38英寸),机号一般在E16-E32,主要用来加工各种结构的针织毛坯布;目前在纺织工厂内普遍使用的圆形针织机,都具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不具备移动功能,移动起来非常不方便,这就为工厂内机械位置的调整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移动的圆形针织机,具备方便移动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方便移动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移动的圆形针织机,包括圆形针织机本体,所述圆形针织机本体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支撑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内壁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螺纹套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内壁与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铰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万向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与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螺纹套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内壁与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套的顶部与第四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一侧铰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底座一侧开设的通槽延伸至底座的外部并与摇把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大小相同,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位置相对。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的大小相同,且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的位置相对。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套与第二螺纹套的大小相同,且第一螺纹套与第二螺纹套的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套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螺纹杆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摇把包括握把和摇杆,且摇把的形状为“L”字型。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移动的圆形针织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方便移动的圆形针织机,通过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配合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万向轮,转动螺纹杆能够推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得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并将圆织机本体撑起,达到了方便移动的效果。
2、该方便移动的圆形针织机,通过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的摇把和螺纹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的挡板,利用转动摇把带动螺纹杆转动,挡板起到了防止第二螺纹套从螺纹杆上滑落的作用,达到了方便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维亚泽针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维亚泽针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54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