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单元及接触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5276.6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0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峰;金晓光;马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61 | 分类号: | H01R13/6461;H01R13/658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单元 组件 连接器 | ||
本发明提供了接触单元及接触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其中接触单元包括差分对以及与各差分对相对固定设置的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的两侧,槽形屏蔽片的两侧槽壁上共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适配槽形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各个接触部中有至少一个为前接触部,所述前接触部位于槽形屏蔽片的前端并用于与适配槽形屏蔽片的前端接触,至少一个为后接触部,所述后接触部位于槽形屏蔽片的后端并用于与适配槽形屏蔽片的后端接触。通过前、后接触部能够在两个屏蔽片相互插合时,在前后两个位置接触,这样就避免了在任意一个屏蔽片上形成短桩,消除了天线效应,避免屏蔽片自身对其屏蔽的差分对产生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连接领域,尤其涉及导电连接的接触单元及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串扰是指在当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因电磁耦合对相邻的传输线产生的不期望的电压噪声干扰。信号在传输线中以电磁波的形式传输,电磁波包括时变的电场和磁场,变换的电场和磁场会在周围的传输线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而电压和电流就是收到干扰的传输线中的串扰性能的直接原因。
串扰是影响产品传输性能的又一重要因素,减小串扰一直是高速差分连接器设计的重要方向,某些情况下,其对高速性能传输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特性阻抗。尤其是在特性阻抗较为容易保证的情况下,高速差分连接器的传输性能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对连接器抗串扰能力的设计。过大的串扰会产生两种有害的影响:其一,串扰会使传输线的有效特性阻抗和传输速度发生改变,影响系统信号完整性,从而改变传输线上的传输性能;其二,串扰会在其它传输线上引入感应噪声,进一步降低信号完整性,并使噪声容限减小。
针对这样的问题,现有的差分连接器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各路传输信号进行屏蔽,避免相邻传输信号之间的串扰。如申请日为2012.11.07、授权公告号为CN102969621B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差分接触件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差分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这种差分连接器通过在插合段的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接地接触件实现对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差分对之间的信号屏蔽,但是由于接地接触件为平板状,其对在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差分对之间的屏蔽效果较差,在信号密度较大时,还存在串扰较大的问题。
Molex公司提供了一种采用U形屏蔽片的接触单元,如图1所示,在插接过程中,插头插接单元91的插头屏蔽片92与插座插接单元的插座屏蔽片82通过侧壁接触,插座屏蔽片82的侧壁的前端设有与插头屏蔽片92的侧壁接触的弹片84,这样从而将两个屏蔽片之间导电接触的差分对83周向完全屏蔽,屏蔽效果较好。但是这种连接器在插合到位时,插头屏蔽片92有很大一部分悬伸在弹片84的前侧,形成短桩,在差分对穿出高速信号时,形成的短桩本身又产生天线辐射,对差分对的信号传输产生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且信号干扰较小的接触单元;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触组件、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接触单元包括差分对以及与各差分对相对固定设置的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的两侧,槽形屏蔽片的两侧槽壁上共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适配槽形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各个接触部中有至少一个为前接触部,所述前接触部位于槽形屏蔽片的前端并用于与适配槽形屏蔽片的前端接触,至少一个为后接触部,所述后接触部位于槽形屏蔽片的后端并用于与适配槽形屏蔽片的后端接触。通过前、后接触部能够在两个屏蔽片相互插合时,在前后两个位置接触,这样就避免了在任意一个屏蔽片上形成短桩,消除了天线效应,避免屏蔽片自身对其屏蔽的差分对产生干扰。
前、后两个接触部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例如可将前、后接触部的两个均设置在槽形屏蔽片侧壁的侧向位置或者槽形屏蔽片侧壁的远离底璧的端面位置。而将前、后两个接触部均设置在槽形屏蔽片侧壁的侧向位置,能够在使用时通过侧向与适配槽形屏蔽片接触,接触作用力在侧向时,对于槽形屏蔽片来讲更容易达到受力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5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