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根野蚕豆人工种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4339.6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3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川;候和桂;尹利方;候金亮;靳松;王海燕;徐胜光;王定康;李红民;陈泽斌;赵凤;陈金甲;候朝富;李剑;候寛兴;候和峰;熊绍光;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A01G22/00;A01G7/06;A01G13/0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21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蚕 人工 种植 方法 | ||
1.一种红根野蚕豆人工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A.种子采集:
每年8-11月将采集的成熟红根野蚕豆果实,晒干后剥果壳取出种子去除杂质备用;
B.基地选址:
在云南选择海拨800-1600m,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多雾的地区种植;基地选择向阳,砂壤土,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有水源保障的缓坡地或稻田种植;
C.与优势寄主植物种子混合:
将精选出的红根野蚕豆种子与优势寄主植物种子按1:0.7-0.8的比例混合后,于每年3-5月份播种;其中筛选出的优势寄主植物为水虱草
D.整地作畦播种:
将土地翻耕耙碎弄平,按10-15m长,宽1.5m理墒,做10-15cm高畦;每平米畦面上撒施入2-5kg优质充分腐熟的细碎有机肥和10-20g NPK复合肥;然后将肥和土拌匀整平整细,拌肥深度控制在10-15cm;再在畦面上浇透水,待水吸干后再做平做实畦面后,用种子拌细土播种;每平米床面用红根野蚕豆种子0.2-0.3g,将混均后的种子与过筛细土拌匀后撒播;
E.搭小拱棚、遮阴及田间管理:
播种完后及时搭高30-50cm的塑料小拱棚,并覆盖遮阳网,保持透光率30-40%, 15天能苗出齐,30-45天后拆除小拱棚,并拨除非寄主杂草;出苗期间重点做好蝼蛄和蛞蝓的防治工作,选用防治蝼蛄和蛞蝓的特效植物源农药,利用毒饵或喷药的方式进行防治;出苗后1个月后可用NPK营养均衡的复合肥多次兑水浇施;红根野蚕豆生长期间对水分要求非常敏感,特别不耐干旱也怕水淹,通常要保持土壤相对含水时60-80%左右为佳,同时应随时注意做好田间排灌工作;
F.协调田间透光率和寄生关系:
出苗1个月以后再人工拨除非优势寄主杂草;整个大田期及时多次修剪优势寄主植物,以达到协调田间透光率和寄生关系的目的,整个生长季节需修剪12-15次,每次修剪优势寄主杂草高度不低于8cm,特别注意不能将优势寄主杂草剪死,保证优势寄主活力;同时也要注意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让优势寄主杂草落籽,协调控制好优势寄主数量及透光率,幼苗期利用优势寄主能保持透光率40-60%,中后期保持透光率70-90%;
G.采种、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
待果实外苞叶变苗发黄变黑后,及时逐个采收小果实并晾干作种用,以防果实在树上霉烂,影响种用;红根野蚕豆多1-2年可收挖,其以全草入药,尤其以根最佳,一般以顶花谢后20天地上部未全枯黄时开始采收,将整株挖出,从芦头剪下,地上部分茎叶切段后及时晒干或低温烘干,根抖净泥砂后直接泡酒或晒干备用,茎叶和根注意不能用水洗,以防大量水溶性活性成分损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根野蚕豆人工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中:将红根野蚕豆的5种优势寄主植物水虱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学院,未经昆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43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水苔治理石漠化的方法
- 下一篇:烟叶栽培方法及烟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