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2384.8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9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戴廷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G09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015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使能信号输入端和电源信号输出端,控制模块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电源信号;侦测模块,侦测模块包括使能信号输出端和电源信号输入端,使能信号输出端与使能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电源信号输出端与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侦测模块用于在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大于设定电源信号时通过使能信号输出端输出使能信号至使能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使能信号控制电源信号输出端终止输出电源信号。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避免了控制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异常导致的控制模块或显示面板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驱动显示面板实现显示功能的驱动电路板常因各种原因出现电流突变现象,而突变产生的大电流会导致显示面板中的控制模块甚至整个显示面板损坏,在显示面板中的控制模块或者显示面板烧毁后,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除错和解析才能确定显示面板中的控制模块或显示面板已烧毁,大大增加了显示面板的检测时间和成本,因此如何在开发验证阶段避免上述由于突变大电流导致的显示面板中的控制模块或显示面板损坏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中设置侦测模块,设置侦测模块在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大于设定电源信号时通过使能信号输出端输出使能信号至控制模块的使能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根据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使能信号控制对应的电源信号输出端终止输出电源信号至显示面板,实现了在控制模块向显示面板输出的电源信号存在异常时终止了控制模块向显示面板电源信号的输出,有效避免了控制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异常导致的控制模块或显示面板损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使能信号输入端和电源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电源信号;
侦测模块,所述侦测模块包括使能信号输出端和电源信号输入端,所述使能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使能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侦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大于设定电源信号时通过所述使能信号输出端输出使能信号至所述使能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电源信号输出端终止输出电源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使能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使能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使能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源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第二电源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电源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和第三电源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至所述第三电源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至所述第三电源信号输入端对应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终止输出电源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电源信号输出端终止输出电源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模块、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源信号输入端、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和第二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源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驱动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驱动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至源极驱动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2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