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1772.4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0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谢天宇;谢宁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天宇;谢宁汉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盟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79 | 代理人: | 孙丽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垃圾 填埋场 快速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垃圾填埋场内设置加药系统;
S2:通过加药系统向所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中注入催化剂Ⅰ;
S3:检测垃圾填埋场排出的渗滤液,当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小于0.1时,通过加药系统添加催化剂Ⅱ;
S4:撤出加药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Ⅰ的组份包括洁净水、经厌氧消化过的猪粪水、酵素和铁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Ⅰ的组份配比为:9~11体积组分的洁净水配合1体积组分经厌氧消化过的猪粪水,每立方米所述猪粪水中掺入90~110克酵素和400~600克铁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Ⅰ的配方用量以体积比计,每次每立方米垃圾添加0.1~0.3立方米的催化剂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Ⅱ的组份包括粉煤灰、铁屑和洁净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Ⅱ的组份配比为:90~110质量组分的粉煤灰配合0.5~2质量组分的铁屑,洁净水占催化剂Ⅱ总质量的85%~9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Ⅱ的配方用量以体积比计,每次每立方米垃圾添加0.2~0.4立方米的催化剂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添加催化剂Ⅰ或催化剂Ⅱ时,对整个加药系统进行密闭处理,保证整个垃圾填埋场处于厌氧状态。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系统包括药剂制备贮存装置、药剂注入及计量装置和设置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加药管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与步骤S4,还包括通过加药系统添加药剂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Ⅲ的组份包括生石灰粉、粉煤灰、铁屑和洁净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Ⅲ的组份配比为:20~30质量组分的生石灰粉、20~30质量组分的粉煤灰配合0.5~2质量组分的铁屑,洁净水占催化剂Ⅱ总质量的50%~7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还包括将垃圾填埋场排出的渗滤液在厌氧条件下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此步渗滤液回灌比例控制在50%以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S2阶段,还向垃圾中添加酸或碱,以控制有利于厌氧反应的PH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S2阶段,还向垃圾中添加冷水或热水,以控制有利于厌氧反应的温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S2阶段,如果垃圾含水率低于一预设值,还向垃圾中添加洁净水或回灌渗沥液以提高垃圾含水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S3阶段,还向垃圾中添加酸或碱,以控制PH值。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添加药剂Ⅲ时,也向垃圾中添加酸或碱,以控制PH值。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撤出加药系统前,通过加药管装置向垃圾内部导入清洗液或压缩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天宇;谢宁汉,未经谢天宇;谢宁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17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