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F6 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1518.4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7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庞先海;潘瑾;景皓;顾朝敏;李天辉;王庚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N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李洪信;董金国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f base sub | ||
1.一种SF6密度继电器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SF6密度继电器校验装置,所述SF6密度继电器校验装置包括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校准装置和主机(19);所述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并列设置且相连,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通过气体管路与校准装置连接;所述校准装置的输出端与主机的输入端连接;
排气装置与校准装置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五电磁阀(9);
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按照气体流向通过管路依次设置的第一气管接头(1)、第一旋拧阀(2)、压缩机(3)和第一电磁阀(4);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按照气体流向通过管路依次设置的第二电磁阀(5)、真空泵(6)、第二旋拧阀(7)和第二气管接头(8);
所述校准装置包括密闭的恒温箱(10)、设置在恒温箱(10)内通过管路与第五电磁阀(9)并列连接的储气罐(11)和缓冲罐(12),在与储气罐(11)和缓冲罐(12)连接的管路上分别安装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4),缓冲罐(12)分别通过管路与压力传感器(15)和密度继电器(16)连接,在所述储气罐(11)上通过管路安装压力表(17);
在所述恒温箱(10)内安装温度传感器(18),所述压力传感器(15)、密度继电器(16)和温度传感器(18)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机(19)的相应输入端连接;
所述SF6密度继电器校验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关闭第一电磁阀(4),打开第二电磁阀(5)、第三电磁阀(13)、第四电磁阀(14)、第五电磁阀(9)和第二旋拧阀(7),启动真空泵(6),对储气罐(11)、缓冲罐(12)及气体管路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度不大于133Pa时关闭真空泵(6);
步骤二:关闭第二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14),打开第一旋拧阀(2)、第一电磁阀(4)、第三电磁阀(13)和第五电磁阀(9),启动压缩机(3),将空气压缩至储气罐(11)中,当储气罐(11)压力为2倍待测的密度继电器(16)额定值压力时关闭压缩机(3),同时再将第一电磁阀(4)、第一旋拧阀(2)和第五电磁阀(9)关闭;
步骤三:打开第四电磁阀(14),将储气罐(11)的压缩空气以0.005MPa/min缓慢通入缓冲罐(12)中,缓冲罐(12)的压力达到SF6的密度继电器(16)的校验目标值时关闭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4);
步骤四:温度传感器(18)测得恒温箱(10)的温度为T1,压力传感器(15)测得缓冲罐(12)压力为P1,根据贝蒂-布里奇曼方程:
p=(RTB-A)d2+RTd
A=73.882×10-5-5.132105×10-7d
B=2.50695×10-3-2.12283×10-6d
R=56.9502×10-5
得出缓冲罐(12)中气体密度d1的值,
式中:p为压力,单位:MPa;d为密度,单位:kg/m3;T为温度,单位为K;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d1的值及参照温度293K,重新代入贝蒂-布里奇曼方程,计算温度为T1时对应参照温度293K下的气体压力P11,P11的值为SF6气体密度;
步骤六:比较P11的值和待测SF6的密度继电器(16)的值P10,判断温度为T1时待测的SF6的密度继电器(16)是否合格;
步骤七:恒温箱(10)加热或降温至温度T2,温度保持稳定10分钟,压力传感器(15)测得缓冲罐(12)压力为P2,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六,判断温度为T2时待测SF6的密度继电器(16)是否合格;
其它任一工作压力目标值和任一工作温度下的校验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七。
2.一种SF6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SF6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装置,所述SF6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装置包括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校准装置和主机(19);所述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并列设置且相连,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通过气体管路与校准装置连接;所述校准装置的输出端与主机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SF6混合气体为SF6和N2混合气体或SF6和CF4混合气体;
排气装置与校准装置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五电磁阀(9);
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按照气体流向通过管路依次设置的第一气管接头(1)、第一旋拧阀(2)、压缩机(3)和第一电磁阀(4);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按照气体流向通过管路依次设置的第二电磁阀(5)、真空泵(6)、第二旋拧阀(7)和第二气管接头(8);
所述校准装置包括密闭的恒温箱(10)、设置在恒温箱(10)内通过管路与第五电磁阀(9)并列连接的储气罐(11)和缓冲罐(12),在与储气罐(11)和缓冲罐(12)连接的管路上分别安装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4),缓冲罐(12)分别通过管路与压力传感器(15)和密度继电器(16)连接,在所述储气罐(11)上通过管路安装压力表(17);
在所述恒温箱(10)内安装温度传感器(18),所述压力传感器(15)、密度继电器(16)和温度传感器(18)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机(19)的相应输入端连接;
所述SF6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方法采用如 下步骤:
步骤一、关闭第一电磁阀(4),打开第二电磁阀(5)、第三电磁阀(13)、第四电磁阀(14)、第五电磁阀(9)和第二旋拧阀(7),启动真空泵(6),对储气罐(11)、缓冲罐(12)及气体管路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度不大于133Pa时关闭真空泵(6);
步骤二:关闭第二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14),打开第一旋拧阀(2)、第一电磁阀(4)、第三电磁阀(13)和第五电磁阀(9),启动压缩机(3),将空气压缩至储气罐(11)中,当储气罐(11)压力为2倍待测的密度继电器(16)额定值压力时关闭压缩机(3),同时再将第一电磁阀(4)、第一旋拧阀(2)和第五电磁阀(9)关闭;
步骤三:打开第四电磁阀(14),将储气罐(11)的压缩空气以0.005MPa/min缓慢通入缓冲罐(12)中,缓冲罐(12)的压力达到SF6混合气体的密度继电器(16)的校验目标值时关闭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4);
步骤四:温度传感器(18)测得恒温箱(10)的温度为T3,压力传感器(15)测得缓冲罐(12)压力为P3,SF6混合气体的密度继电器(16)的适用混合比为C;所述适用混合比为SF6混合气体的密度继电器(16)适用的SF6气体在SF6混合气体中所占的体积比;
步骤五: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由公式:
P31=P3C
得出模拟SF6气体分压力P31的值,由公式:
P32=P3(1-C)
得出模拟SF6混合气体中另一单质CF4或N2气体分压力P32的值;
步骤六:通过温度传感器(18)测得恒温箱(10)温度为T3,模拟SF6气体分压力P31的值,根据贝蒂-布里奇曼方程:
p=(RTB-A)d2+RTd
A=73.882×10-5-5.132105×10-7d
B=2.50695×10-3-2.12283×10-6d
R=56.9502×10-5
得出模拟SF6气体分密度d31的值,
式中:p为压力,单位:MPa;d为密度,单位:kg/m3;T为温度,单位为K;
步骤七:已知模拟CF4或N2气体分压力P32和温度T3,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M=kTd
得出模拟CF4或N2气体分密度d32的值,
式中,p为压力,单位:MPa;M为CF4或N2气体的摩尔质量,单位:kg/mol;k为理想气体常数,单位:J/(mol*K);d为密度,单位:kg/m3;T为温度,单位为K;
步骤八:已知模拟SF6气体分密度d31的值及参照温度293K,重新代入贝蒂-布里奇曼方程,计算温度T3时对应参照温度293K下的模拟SF6气体分压力P311的值;
已知模拟CF4或N2分密度d32的值及参照温度293K,重新代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计算温度T3时对应参照温度293K下的模拟CF4或N2气体分压力P321的值;
步骤九: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由式:
P301=P311+P321
得出温度为T3时,对应参照温度293K下的模拟SF6混合气体密度P301的值;
步骤十:比较P301的值和SF6混合气体的密度继电器(16)P30的值,进行判断温度为T3时SF6混合气体的密度继电器(16)是否合格;
步骤十一:恒温箱(10)加热或降温至温度T4,温度保持稳定10分钟,压力传感器(15)测得缓冲罐(12)的压力为P4,重复步骤五至步骤十,判断温度为T4时待测SF6混合气体的密度继电器(16)是否合格;
其它任一压力目标值、任一工作温度下的校验方法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十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15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断路器试验检修辅助装置
- 下一篇:断路器瞬时特性检测设备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