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含银的富铈钇钕铁硼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1033.5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2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夏峰;王瑜;李艳丽;郑海龙;魏星;孙彩娜;冯永怀;孙伟;李双威;刘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057 | 分类号: | H01F1/057;H01F1/08;H01F41/02;C22C33/02;C21D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刘俊玲 |
地址: | 01403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富铈钇钕铁硼 永磁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含银的富铈钇钕铁硼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永磁体的化学式通式按质量百分比为:(CeaYbNd100‑a‑b)x(Fe100‑cMc)100‑x‑yBy,其中:5≤a≤30,0.3≤b≤2,0.5≤c≤5,28.8≤x≤32.5,0.9≤y≤1.1,M为选自Ga、Si、Ti、Mn、Ni、Sn、Co、Cu、Al、Nb、Zr和Ag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元素。所述的烧结含银的富铈钇钕铁硼永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准备、速凝铸片、氢碎、气流磨、取向成型、等静压、烧结和热处理工序。本发明通过调整配方,添加高丰度的Ce、Y稀土元素,同时添加一定含量的Ag改善含Ce磁体铸片的导热性,并在烧结阶段采用强磁二级热处理,从而获得综合磁性能较高的烧结含银的富铈钇钕铁硼永磁体,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使稀土资源得到综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永磁体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成本、导热性能良好并且综合磁性能较高的烧结含银的富铈钇钕铁硼永磁体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Nd-Fe-B永磁体以其较高综合磁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高性能微特电机、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导航器、风力发电、办公自动化、家电等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及制备工艺的快速更新,造成制备磁体所需的PrNd大量消耗,而储量相对丰富的Ce、La、Y利用率较低,导致各稀土元素应用不平衡,加上近来PrNd等稀土原料价格波动较大,使得生产企业原材料成本面临很大的制约。
在环境、资源与成本的多重压力下,开发高丰度、低成本的Ce、La、Y等轻稀土元素制备Ce-Nd-Fe-B永磁体一直是行业研究热点。通过添加Ce取代部分PrNd来研究其制备工艺、综合磁性能和微观机理,制备出低成本的永磁体,满足工业低端磁体的应用领域,并将低成本Ce-Nd-Fe-B磁体产业化应用,不仅能够大幅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能使稀土资源的平衡利用率得到提高。
目前,国内外在烧结Nd-Fe-B磁体中添加钇元素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批量化生产尚未见报道,且文献报道的添加Y元素的钕铁硼磁体矫顽力偏低(Hcj<12kGs),综合磁性能较差,满足市场需求的可能性较小。钇元素的饱和磁极化强度Js=14.1kGs,各向异性场HA与Ce相当,与Nd具有相同的六方密集堆积结构,合理的添加Y元素,磁体可得到较好的Js和内禀矫顽力Hcj,并有效提高钕铁硼永磁体的耐腐蚀性。例如中国申请专利201310314166.6中公开了一种镝铈掺杂钕铁硼磁体,但其耐腐蚀性相对本发明制得的永磁体较差。又例如中国申请专利201610407554.2中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稀土铁硼永磁体,关注其铸片导热性能,发现其导热性要比本发明制得的永磁体要差。并且本发明相比于上述两个专利,在其制备步骤中,在烧结阶段采用了强磁二级热处理,使得永磁体的综合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市场上稀土元素应用严重不平衡且添加高丰度稀土元素后性能降低的问题,通过添加铈、钇元素降成本,添加银改善铸片导热性能,并在烧结阶段采取强磁热处理,改善磁体微观结构的晶界相,制备出高性能的烧结含银的富铈钇钕铁硼永磁体。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烧结含银的富铈钇钕铁硼永磁体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未经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1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3D数据的飞行器表面制造质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