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管理方法、固态硬盘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80674.9 | 申请日: | 2017-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7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汪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彦圣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江陵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 管理 方法 固态 硬盘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管理方法、固态硬盘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需要对存储通道传入的数据进行存储时,获取可用存储块,并将传入数据写入所述可用存储块中。当数据写入完成时,检测存储空间状态标识是否为非复写状态。在为非复写状态时,检测存储空间是否达到写满状态。当存储空间达到写满状态时,将存储空间状态标识切换为复写状态,并启动定时器,根据存储空间中各存储块的存储寿命系数及存储块的寿命平衡策略定时进行存储空间回收分配处理。由此,可对存储空间中的存储块进行均衡擦除,提升固态硬盘的整体使用寿命,提升数据读写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存储管理方法、固态硬盘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s)是采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通常由主控芯片和闪存芯片组成,主控芯片是固态硬盘中负责控制数据存储的控制单元,闪存芯片是固态硬盘中负责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其中,主控芯片的核心是FTL(FlashTranslationLayer,闪存转换层),FTL负责地址映射、垃圾回收、磨损均衡、坏块管理等业务,FTL算法策略的好坏决定了固态硬盘的性能、效率、寿命及稳定性的优劣。闪存是一种长寿命的非易失性(在断电情况下仍能保持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存储器,数据删除是以固定的区块为单位。与机械硬盘不同,闪存芯片每次写入新数据时,需要先将原有数据擦除才能写入新数据。
为了让固态硬盘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周期,避免一些存储块(Block)被频繁擦除,而另一些存储块极少被擦除的不均衡擦写导致固态硬盘整体生命周期缩短的弊端,存储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磨损均衡算法(Wear-Levelling)和垃圾回收策略(Garbage Collection)来这些问题。
垃圾回收策略可将碎片化的存储空间合并成整块的存储空间。磨损均衡算法是选择待擦除存储单元的算法,让所有存储块的擦除次数尽可能的均衡。
在数据监控领域,由于执行的监控任务的数据采集设备需要不断地将采集的数据写入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存储空间始终处于邻近全满的存储状态,需要利用垃圾回收策略和磨损均衡算法对存储块进行循环复写。虽然,传统的标准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具备标准的垃圾回收策略和磨损均衡算法,但在标准固态硬盘出厂时,主控芯片的FTL架构已完成设置,不可随意更改。标准固态硬盘在执行监控存储业务时,标准的FTL架构无法满足实际的业务存储需求,存储性能不够优越。并且,垃圾回收和磨损均衡会影响固态硬盘的读写效率,当固态硬盘的存储空间接近满状态时,性能不够优越的垃圾回收策略和磨损均衡算法不但无法提高存储速度,反而会限制固态硬盘的存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管理方法、固态硬盘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需要对存储通道传入的数据进行存储时,获取可用存储块,并将传入数据写入所述可用存储块中;
当数据写入完成时,检测存储空间状态标识是否为非复写状态;
在为非复写状态时,检测存储空间是否达到写满状态;
当所述存储空间达到写满状态时,将所述存储空间状态标识切换为复写状态,并启动定时器,根据存储空间中各存储块的存储寿命系数及存储块的寿命平衡策略定时进行存储空间回收分配处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固态硬盘,包括控制单元及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上述的存储管理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可读存储介质所在的固态硬盘执行上述的存储管理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06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