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粉尘螨2类变应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9720.3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范宇;何青;王俊;王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众红生物工程创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2 | 分类号: | C12N15/12;C07K14/435;C12N15/81;C12N1/19;C07K1/36;C07K1/34;C07K1/20;C07K1/18;A61K39/35;A61P37/08;C12R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粉尘 类变应原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粉尘螨2类变应原及其编码基因和制备方法,发明人将Der f2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进行了优化,并在分子设计时加入了提高Der f2表达的作用原件。经过基因优化后Der f2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表达量,且经过本专利纯化工艺获得的重组Der f2与天然蛋白相比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基因领域,涉及一种重组粉尘螨2类变应原及其编码基因和表达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尘螨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其排泄物、代谢物及螨体均具有较强的变应原型,据统计全球约10%的人口尘螨过敏,约80%的外源性哮喘由尘螨引起。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尘螨变应原粗提液治疗尘螨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例如2006年上市的浙江我武生物的“畅迪”粉尘螨滴剂即为粉尘螨代谢培养物的提取液。尘螨变应原主要存在于排泄物和螨体中,采用提取方法耗时长,过程繁琐,成本较高;此外天然变应原提取液的组成非常复杂,恒定其组分非常困难,且容易受到外源性有毒物质、病原体微生物的污染。长期使用尘螨变应原粗提液易导致红晕、肿胀、硬结、坏死等局部反应和休克、水肿、支气管痉挛、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全身性红斑等全身反应。此外,采用粗提液进行诊断,无法明确患者对变应原各组分的反应程度,易致误诊。
变应原的质量对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用于免疫诊治的变应原应该是纯品而不宜为粗提取液。重组变应原与粗提液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重组变应原具有更高的纯度,与粗提液相比不含非变应原成分、酶类、酶抑制剂和毒性蛋白等;(2)重组蛋白成分单一、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粗提液中成分复杂,患者可能只与其中部分成分反应,特异性差;(3)重组变应原与天然提取液相比减少了IgE结合的抗原表位,有效降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同时保留变应原T细胞识别所必须的结构域,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减少免疫治疗的危险性,提高脱敏治疗的效果。
尘螨变应原组成复杂,约有30余种,其中1类和2类变应原是最主要的变应原组分。在尘螨过敏患者血清中,70-80%的患者的IgE结合粉尘螨的2类变应原(Der f2),并呈现强阳性反应。Der f2前体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经过去除信号肽加工处理后为12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4KD,无糖基化位点。目前针对Der f2重组表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胡友莹等2011年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的研究,以及2012年崔玉宝等申请的“一种生产重组粉尘螨变应原Der f1和Der f2融合蛋白的方法”(中国专利号:CN102676568A),但原核表达系统无翻译后修饰的功能,得到的Der f2蛋白结构不正确,与血清反应性较弱,且后期分离纯化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发明人将Der f2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进行了优化,并在分子设计时加入了提高Der f2表达的作用原件,发明人惊喜地发现,经过基因优化后Derf2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表达量,且与天然蛋白相比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编码Der f2蛋白的DNA序列,其碱基序列如SEQ IDNO:1所示。该序列针对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其更利于Der f2在毕赤酵母中表达。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Der f2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编码优化后Der f2基因的载体,优选的,所述的载体为pAO815,pPIC9,pPIC9K,pPIC3.5,pPIC3.5K,pPICZ A、B、C或pGAPZ A、B、C,更优选为pPIC3.5K,pPICZ A或pGAPZ A。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所述载体的毕赤酵母菌株,优选的,所述毕赤酵母菌株为SMD1168、GS115、KM71、X33或KM71H,更优选为KM71或X-33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众红生物工程创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众红生物工程创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97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