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铁路混凝土缺损快速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9668.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2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雪;尹润平;张帅;王健;王建;李婷;李晓宁;赵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材中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11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郭俊霞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铁路 混凝土 缺损 快速 修补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尤其适用于高速铁路混凝土缺损的快速修补,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修复材料不能同时具备快硬、高强、高粘结强度、高适应性的要求的技术问题。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高热快凝类水泥90-100份,水性环氧树脂乳液40-80份,固化剂3-6份,橡胶粉7-12份,硅烷偶联剂1-2份,早强速凝剂0.3-0.5份,细骨料200-400份,增强粉末10-15份,水15-20份。本发明提供的修补材料力学性能高、凝结时间短以及韧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尤其适用于高速铁路混凝土缺损的快速修补。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与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其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一环,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行离不开高质量的混凝土轨道,高速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及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无砟轨道板、道床混凝土会出现不同程度缺损,成为威胁行车安全的重要隐患,亟需修复。同时,由于高速铁路维修天窗时间短,且不同地域温度差别大,因此亟需发明一种同时满足快硬、高强、高粘结强度、高适应性的高速铁路混凝土修补材料。CN101172833公开了一种水泥混凝土表面修复材料,特别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薄层修复,它由树脂、硅酸盐水泥、快硬硫铝盐水泥、不含泥土的干燥河砂、40-70目的石英砂、灰钙粉和膨胀剂组成;CN101186468公开了一种道路、桥梁用环氧改性不饱和树脂混凝土,属于一种建筑材料,由环氧改性不饱和树脂、固化剂、促进剂、聚脂纤维、黄砂、石料组成;CN101830684公开了一种超早强聚合物快速修补砂浆材料,其包括快硬水泥、石英砂、聚合物增粘剂、增稠剂、早强剂、调凝剂、减水剂、消泡剂、化学短纤维;CN102093018公开了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其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固化剂。上述修复材料均不能同时具备快硬、高强、高粘结强度、高适应性的要求因此无法对高速铁路混凝土缺损进行快速修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特提供一种满足快硬、高强、高粘结强度、高适应性的高速铁路混凝土缺损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高速铁路混凝土缺损快速修补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高热快凝类水泥90-100份,水性环氧树脂乳液40-80份,固化剂3-6份,橡胶粉7-12份,硅烷偶联剂1-2份,早强速凝剂0.3-0.5份,细骨料200-400份,增强粉末10-15份,水15-20份。
优选的,所述高热快凝类水泥选自快硬硫铝酸盐水泥、高铝水泥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水性环氧树脂乳液选自E44、E51水性乳液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固化剂选自环氧改性胺固化剂与乳化810固化剂质量比为4-5:1.5-2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橡胶粉粒径为0.05-1.2mm连续级配,橡胶粉在环氧树脂固化时能形成岛相结构,从而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可有效抵抗轨道在动载荷下产生的形变与开裂,并提高行车平稳性与舒适性,为高铁提速提供保障。
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KH580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细骨料选自石英砂。
优选的,所述增强粉末组成为:白炭黑5-9份,滑石粉5-6份。
优选的,所述早强速凝剂选自硫酸氢钠:三乙醇胺:偏铝酸钠质量比为1:1.3-1.6:2.1-2.9的混合物。
本发明高速铁路混凝土缺损快速修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将高热快凝类水泥、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橡胶粉、早强速凝剂、细骨料、增强粉末添加至高速搅拌机中,高速搅拌至均匀,得混合物A;
将固化剂、硅烷偶联剂、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材中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材中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96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