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凸密封环胶圈及其密封原理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9616.4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9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程金煦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宇婷 |
主分类号: | F16L21/03 | 分类号: | F16L2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7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胶圈 及其 原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管子的密封胶圈,特别适合大中型管道使用。
背景技术
管子的柔性接口连接是管道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柔性接口要采用橡胶圈进行密封,因此橡胶圈的密封性能是决定柔性接口管道安全可靠的关键。
目前公知的柔性接口管道都是依靠安装在插头凹槽内的O型胶圈进行密封,0型胶圈虽然可通过受压反弹实现对接口的密封,但其密封能力会随着胶圈的老化、反弹力的下降而减弱,出现泄漏。由于胶圈的老化是无法避免的,对于埋在地下的管道更换密封胶圈比重新安装管道的工作量更大,所以如何令老化的胶圈也不会出现泄漏,是提高管道使用年限的关键技术。同时,安装在凹槽内的0型胶圈在承插头相互拉进时,是依靠凹槽边的推力,推压O型胶圈从承头的过渡圆锥口进入承头的密封内孔,由于胶圈的摩擦系数很大(与钢铁的摩擦系数达到0.8以上),令胶圈的被压缩的变形胶体很易被压移到承头密封内孔与插头凹槽边外圆之间的圆环间隙内,被承插头相互碾压而破损,严重的破损会造成接口直接泄漏,即使造成的是细小的破损还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有破损伤痕处会形成胶圈应力的集中点,令胶圈破损点不断扩大开裂,最后令胶圈丧失密封的能力。因此,避免胶圈在安装时造成损伤和解决胶圈老化造成接口泄漏,是提高柔性接口管寿命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令胶圈老化后也不会泄漏的双凸密封环胶圈,该种胶圈在插进承头时,还可避免被承插头碾压造成损伤,有效提高了柔性接口管道的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专利的双凸密封环胶圈4的横截面的两边为凸起1和2、两凸起之间有中间段11、中间段的圆环有通孔7,该双凸密封环胶圈4的工作原理是:双凸密封环胶圈4的内径比插头9的密封外圆6直径小,双凸密封环胶圈4套在插头9的密封外圆6后,其两边的凸起1、2的外径比承头8的密封内孔5大,其中间段11的外径比承头8的密封内孔5小,插头9的密封外圆6两边为具有一定角度的斜面3,在插头9拉进承头8时,由于双凸密封环胶圈4的外圆和承头8的密封内孔5和过渡圆锥孔10上都涂有润滑剂,令双凸密封环胶圈4与承头8的过渡圆锥孔10和承头8的密封内孔5实现润滑摩擦,而双密封环胶圈4的内孔与插头的密封外圆6则处于干摩擦,从而令双凸密封环胶圈4外圆与承头8的内孔的摩擦角加过渡圆锥孔10的斜面角的角度值小于双凸密封环胶圈4内圆与插头9的密封外圆6的摩擦角,令双凸密封环胶圈4可以在插头9摩擦产生的摩擦力作用下,与插头9一起从承头8的过渡圆锥孔10进入密封内孔5内,同时胶圈被压缩的变形胶体进入到由插头9的密封外圆6的斜面3与承头8的密封内孔5形成的楔形空隙内,从而避免了胶圈出现被咬边造成损坏的现象。接口连接后,当胶圈老化或承插头的偏移形成部分或全部胶圈密封压缩比下降至胶圈对密封面的压力小于介质的压力,造成接口泄漏时,其胶圈会在输送介质压力的推力下向插头9的密封外圆6的斜面3与承头8的密封内孔5形成的更窄楔形间隙内移动,增加胶圈的密封压缩比,令胶圈对密封面的压力重新大于介质压力,阻止接口继续泄漏,因此,胶圈具有自动补偿胶圈压缩比下降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双凸密封环胶圈示意图
1、凸起;2、凸起;3、斜面;4、双凸密封环胶圈;5、密封内孔;6、密封外圆;7、通孔;8、承头;9、插头;10、过渡圆锥孔;11、中间段
具体实施方式
将内径比插头9的密封外圆6直径小的双凸密封环胶圈4套在插头9的密封外圆6上,并将润滑剂涂在承头8的密封内孔5、过渡圆锥孔10和双凸密封环胶圈4的外圆上,将插头9拉进承头8时,由于双凸密封环胶圈4的内孔与插头9的密封外圆6之间的干摩擦的摩擦角度大于双凸密封环胶圈4的外圆与承头8内孔的摩擦角加过渡圆锥孔10的斜面角度的角度值,令胶圈在插头9的摩擦力带动下与插头9一起进入承头8的密封内孔5内,这时胶圈两边的凸起1、2的胶体以受压反弹对接口进行密封,胶圈被压缩变形的胶体会进入由插头9的斜面3与承头8的密封内孔5形成的楔形间隙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宇婷,未经程宇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9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料拉弯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电机的下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