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制备和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9404.6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龚超;王月栋;侯兆新;张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C2/28;E04C2/38;E04B5/38;E04B1/24;E04B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张永革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型钢 混凝土 剪力 结构 及其 制备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所述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上端或下端的端部横梁外侧翼缘上设置有安装孔;不设横梁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钢板座,所述连接钢板座上也设置有安装孔,与所述端部横梁外侧翼缘上的安装孔位置对应;预制混凝土与端部横梁外侧翼缘上的安装孔位置对应的地方设置有安装螺栓或螺母的工艺槽。本发明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厂预制程度高,现场湿作业少。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之间以及与周边钢梁采用全螺栓连接方式,现场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可适用于高地震烈度地区,结构适用高度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住宅建筑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具有:(1)结构与围护一体化,剪力墙既作为结构构件又作为围护构件;(2)结构与保温一体化,混凝土本身是热惰性材料,保温性能好;(3)结构与防护一体化,钢筋包覆于混凝土中,无需防腐防火,且免维护。(4)结构与装饰一体化,混凝土可直接作为装饰面层使用。(5)经济性好,结构刚度大。(6)使用效果好,室内不露梁露柱。(7)隔音效果好。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但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仍存在:现场湿作业多,装配化程度不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不能实现四节一环保等不足,不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资源浪费少和环境污染小等优势,但是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仍存在连接区域数量多、节点连接不便、现场湿作业多、施工效率不高、成本高等不足。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钢筋常采用灌浆套筒连接,该种连接方式对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钢筋位置稍有偏差,现场钢筋将难以穿入套筒中;同时由于剪力墙钢筋数量较多,且为高空作业,上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对中及钢筋连接现场施工难度较大;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筋外伸穿入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预留灌浆套筒后,还需要在套筒中灌注高强灌浆料,由于该工序为隐蔽工程及现场操作工人多为普通农民工,钢筋套筒灌浆的施工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即使发现问题了也难以补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开发具有工厂化生产、现场全装配式连接、连接接头数量少、施工效率高、经济性好等综合优势的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并且能够有效避免现场湿作业多、施工效率不高、成本高以及钢筋灌浆套筒连接现场施工难度较大、质量不易保证和成本高等问题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建筑结构构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包括钢筋结构和预制混凝土;钢筋结构包括水平分布的竖向钢筋以及边缘构件纵筋,纵向分布的水平钢筋和固定所述边缘构件纵筋的边缘构件箍筋;所述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高度高于一层层高;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若干个横梁和若干个立柱;所述横梁和所述立柱均由型钢制成;横梁的顶面与楼板的底面高度一致;所述预制混凝土分段设置,对应每层楼板的位置设置有浇筑预留段;所述钢筋结构在各层预制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预留段内连续通过,所述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上端或下端的端部横梁外侧翼缘上设置有安装孔;不设横梁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钢板座,所述连接钢板座上也设置有安装孔,与所述端部横梁外侧翼缘上的安装孔位置对应;预制混凝土与端部横梁外侧翼缘上的安装孔位置对应的地方设置有安装螺栓或螺母的工艺槽;所述横梁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周边钢梁的T形梁托和连接板,所述T形梁托和连接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还包括与周边钢梁连接的L形连接件,所述L形连接件上设置有螺栓孔。
进一步,所述浇筑预留段的高度不大于本层楼板厚度。
进一步,所述立柱的伸出端的高度为200mm~600mm。
进一步,所述连接钢板座的高度为50mm~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9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