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物理特异选择性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5425.0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1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胜;邢雪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荣胜;邢雪奎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B01D69/08;B01D71/68;B01D71/48;B01D67/00;A61M1/16;A61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525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物理 特异 选择性 血液 净化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案涉及一种具备物理特异选择性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苯乙烯系中性大孔吸附树脂的表面包裹一层半透膜,结合大孔树脂的宽吸附谱和半透膜的特异选择性,制备出高效安全的血液净化吸附剂。本案在吸附剂微球上包覆一层半透膜,使得吸附剂具备物理特异性选择功能,根据要吸附的毒素分子量范围调整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实现选择性吸附,而血液中的有益成分被半透膜隔离在外而不会被吸附剂吸附破坏或带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液净化吸附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物理特异选择性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净化疗法是由血液透析和放血疗法等技术发展而来的临床治疗技术,在二十世纪后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血液净化疗法中最核心的技术是血液成分的分离,目前最主流的分离技术有离心分离、膜分离和吸附分离,其中吸附分离是由于相对选择性较高,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治疗的今天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吸附分离是将吸附剂填充到吸附柱内,制成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再将血液从人体引出,以血液灌流或血浆灌流的方式通过吸附柱,特异性或相对选择性地吸附其致病物质的一种作用方式。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吸附剂的制备,关键的评价指标是吸附剂的吸附量或吸附率、吸附剂的相对选择性和特异性。
血液净化用吸附剂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出活性炭,碳化树脂、聚乙烯系中性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以天然高分子为代表的软载体固载多种特异性配基的吸附剂等多个品种。
其中苯乙烯系中性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谱较宽,适合在多种疾病中吸附多种致病物质且吸附率高,达到迅速起效的目的。但是由于吸附谱较宽,在较宽的吸附范围内没有选择地吸附血液中的有害成分,反而同时大量吸附白蛋白等有益成分,造成患者血液有益成分缺失,产生并发症。
软载体固载特异配基的吸附剂具有高特异性的特点,针对不同目标物质设计的配基仅对特定的物质有较高的吸附率,对其他物质的吸附率很低,以保证血液中有益成分不被吸附,其限制则是吸附谱较窄,对于多个致病物质作用的疾病,难以做到快速有效的治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物理特异性选择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及其制备技术。通过该技术保留了吸附树脂吸附谱较宽在多种疾病中吸附多种致病物质且吸附率高达到迅速起效的目的等优点,同时抑制白蛋白的有益成分的损失;同时具备了树脂吸附分离和软载体固载特异配基吸附的优势,又避免了各自的劣势。
部分厂家虽然也对血液灌流器使用的吸附剂也进行了包膜处理,但所包覆的膜并不是半透膜也不具备物理特异性选择功能。他们包膜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善吸附剂因强度不够产生树脂脱落以及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问题。他们使用的包膜材料主要是火棉胶、琼脂糖、壳聚糖、局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
本案在苯乙烯系中性大孔吸附树脂(但不限于该种吸附树脂)的表面包裹一层半透膜,结合大孔树脂的宽吸附谱和半透膜的特异选择性,制备出更高效安全的血液净化(血液灌流)用吸附剂。
在吸附剂微球上包覆一层半透膜,使得吸附剂具备物理特异性选择功能,根据要吸附的毒素分子量范围调整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实现选择性吸附,而血液中的有益成分被半透膜隔离在外而不会被吸附剂吸附破坏或带走。
吸附剂表现包覆的半透膜材料主要有聚砜、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纤维素以及(或)以上述材料为基材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混合改性得到材料,而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纤维膜的制备,实践证明具有优异的生物性能和物化性能,所以也能很好的解决吸附剂树脂脱落问题,同时也使得吸附剂具备优异的生物性能和物化性能。相比于其他厂家的吸附树脂包膜,该树脂包膜后具备更高的强度,血液相容性更加优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具备物理特异选择性的血液净化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吸附剂微球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荣胜;邢雪奎,未经陈荣胜;邢雪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5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含黄连素的双敏性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隔离热气的一种浇注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