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植物源抗菌型硅藻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5416.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3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魏保利;杨卫东;程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亮龙晋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28 | 分类号: | C04B26/28;A01N65/42;A01P3/00;A01P1/00;C04B11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植物 抗菌 硅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硅藻泥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然植物源抗菌型硅藻泥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硅藻泥材料存在的矿物材料型抗菌剂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然植物源抗菌型硅藻泥,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硅藻土35%~45%、高岭土10%~15%、纤维素1%~1.5%、植物胶粉5%~8%、聚乙烯醇2%~4%、光触媒催化剂1%~2%、重质碳酸钙15%~25%、海泡石纤维5%~10%、灰钙5%~15%、麦饭石粉2%~5%、天然植物源抗菌剂5%~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安全环保、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硅藻泥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然植物源抗菌型硅藻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硅藻泥逐渐成为内墙壁材装修的新宠,以其环保健康的理念及各项优异的功能越来越被广大的消费者认可。其主要功能有净化空气、呼吸调湿、抗菌防霉等,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硅藻泥通过添加一些矿物材料型抗菌剂来增强硅藻泥的防霉抗菌功能,其成本高昂,而且某些不法商家添加了对人有害的矿物材料或带有放射性的材料,严重的损害了硅藻泥产品的声誉,同时破坏了硅藻泥行业发展的大好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天然植物源抗菌型硅藻泥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硅藻泥材料存在的矿物材料型抗菌剂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天然植物源抗菌型硅藻泥,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硅藻土35%~45%、高岭土10%~15%、纤维素1%~1.5%、植物胶粉5%~8%、聚乙烯醇2%~4%、光触媒催化剂1%~2%、重质碳酸钙15%~25%、海泡石纤维5%~10%、灰钙5%~15%、麦饭石粉2%~5%、天然植物源抗菌剂5%~8%。
进一步,所述硅藻土的粒度为200~400目,所述高岭土的粒度为800~1250目,所述重质碳酸钙的粒度为400~800目。
进一步,所述天然植物源抗菌剂是由艾高粉、芦荟粉、甘草粉、丁香粉、茶叶粉中一种或几种混合提炼制得的。
一种天然植物源抗菌型硅藻泥的制备方法,其为:将重量百分比为35%~45%的硅藻土、重量百分比为10%~15%的高岭土、重量百分比为1%~1.5%的纤维素、重量百分比为5%~8%的植物胶粉、重量百分比为2%~4%的聚乙烯醇、重量百分比为1%~2%的光触媒催化剂、重量百分比为15%~25%的重质碳酸钙、重量百分比为5%~10%的海泡石纤维、重量百分比为5%~15%的灰钙、重量百分比为2%~5%的麦饭石粉和重量百分比为5%~8%的天然植物源抗菌剂均匀混合后,即可制得天然植物源抗菌型硅藻泥。
进一步,所述硅藻土的粒度为200~400目,所述高岭土的粒度为800~1250目,所述重质碳酸钙的粒度为400~800目。
进一步,所述天然植物源抗菌剂是由艾高粉、芦荟粉、甘草粉、丁香粉、茶叶粉中一种或几种混合提炼制得的。
本发明的硅藻泥可直接在墙面上进行施工,天然植物源抗菌剂的添加,在抑菌防霉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环保性能,比传统添加矿物材料型抗菌材料更环保安全;此外,麦饭石的添加还能够提高其保健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安全环保、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天然植物源抗菌型硅藻泥,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硅藻土35%、高岭土10%、纤维素1%、植物胶粉5%、聚乙烯醇4%、光触媒催化剂1%、重质碳酸钙20%、海泡石纤维5%、灰钙12%、麦饭石粉2%、天然植物源抗菌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亮龙晋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亮龙晋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54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