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内科喂药喂食护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3859.7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3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崔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艳梅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料筒 喂食管 护理装置 消化内科 活动杆 喂食 喂药 活塞板 排气板 工作难度 连接软管 料筒内腔 食物残留 推动活塞 安装孔 出料管 进料管 内侧端 气体压 前侧面 右端面 左端面 压出 送入 把手 变质 痛苦 移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喂药喂食护理装置,包括料筒,所述料筒的前侧面固定有把手,所述料筒的右端面安装孔内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侧端固定有活塞板,所述料筒的左端面中部安装有出料管,所述活塞板左侧的料筒内腔设有排气板,本消化内科喂药喂食护理装置,推动活塞板将料筒内的食物或药物通过喂食管送入患者的胃内,控制简单,操作方便,食物或药物从活动杆和进料管进入,不需与喂食管分离即可对料筒进行添加,排气板移动能够将连接软管内气体压入喂食管内,从而将喂食管内的食物或药物完全压出,避免食物残留造成的变质,保证药效的完全发挥,使用方便,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喂药喂食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消化内科的病人护理过程中,由于病人经过治疗或术后身体较为虚弱,体内器官功能还尚未完全康复,则需要医务人员进行辅助喂食物或药物,在喂食方式中,目前采用手动喂食或针筒喂食,前者十分麻烦,后者较为简陋,在使用上存在较大的问题,针筒喂食一般配合喂食管进行使用,使用时喂食管内的流食无法全部被病人吸取,容易造成遗留变质,影响喂食管的留置,使用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消化内科喂药喂食护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与喂食管配合进行注射式喂食,稳定好,携带方便,同时便于喂食管内的流食完全进入患者体内,避免残渣变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喂药喂食护理装置,包括料筒,所述料筒的前侧面固定有把手,所述料筒的右端面安装孔内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侧端固定有活塞板,所述料筒的左端面中部安装有出料管,所述活塞板左侧的料筒内腔设有排气板,所述排气板中部的通孔通过连接软管与出料管的内壁相连,所述排气板的左端侧面固定有导向杆,所述排气管和料筒左端面之间的导向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导向杆的外侧端面固定有端罩,所述料筒的上侧面固定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铰接臂的中部铰接,所述铰接臂的右端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料筒的侧面固定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铰接臂的左端固定有端板,所述端罩侧面与端板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槽板,所述槽板的中部设有卡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为空心杆,所述活动杆的右端安装有进料管,所述活动杆的右端侧面固定有推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板中部通孔内设有右端面与活动杆接触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右端面固定有穿过活塞板定位孔的定位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杆的右端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挡板之间的定位杆上套接有第三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消化内科喂药喂食护理装置,推动活塞板将料筒内的食物或药物通过喂食管送入患者的胃内,控制简单,操作方便,食物或药物从活动杆和进料管进入,不需与喂食管分离即可对料筒进行添加,排气板移动能够将连接软管内气体压入喂食管内,从而将喂食管内的食物或药物完全压出,避免食物残留造成的变质,保证药效的完全发挥,使用方便,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筒、2把手、3活动杆、4活塞板、5出料管、6排气板、7连接软管、8导向杆、9第一弹簧、10端罩、11铰接座、12铰接臂、13第二弹簧、14端板、15槽板、16定位杆、17挡板、18定位板、19第三弹簧、20推板、21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艳梅,未经崔艳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38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