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3581.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褚衍旭;李东;叶志成;蔡金宏;邹敬辉;陈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叶新平 |
地址: | 51632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水 含油 污泥 脱水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其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过滤斗、缓冲罐和真空抽滤泵,通过对污泥进行抽滤以形成负压真空,增加对污泥中水分经过滤层的渗出速率,提高污泥脱水的总量与速度。本发明的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解决了高含水含油污泥无法直接通过水泵抽排、压滤机压滤、自然沉降较慢的问题,实现了该类污泥相对较快的固液分离的目的,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产业固体废物焚烧/填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污泥,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害性较为严重,常用的无害化终端处置方式分为焚烧与填埋。然而,由于其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含水率较高(可高达99%以上),若直接焚烧处置,大量的水分会加快回转窑保温材料的磨损;若直接填埋处置,则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影响填埋体稳定性。因此,必须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达到减量化的目的。
某高含水含油污泥,其含水含油率都比较高,部分污泥甚至超过一半为游离态水,但由于污泥中含有的游离态水不是漂浮于上方,无法用水泵进行直接抽排;且由于该废物含有一定量的油性物质,无法采用压滤机进行压滤;同时也很难通过简单的沉降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因此针对此类高含水含油污泥,本技术设计一种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其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过滤斗、缓冲罐和真空抽滤泵;所述过滤斗用于将高含水含油污泥过滤分离成滤液和脱水污泥;所述缓冲罐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过滤斗连接,其用于收集所述过滤斗中的高含水含油污泥在抽滤过程中所产生的滤液;所述真空抽滤泵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缓冲罐连接,其用于对所述过滤斗内的高含水含油污泥进行抽滤。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斗包括一顶部开口且内部形成收容空间的斗体,所述斗体内设置有一将斗体隔成上下两部分的滤层,所述滤层的上方形成污泥层,所述滤层的下方依序形成有相邻的真空区和排水区,所述斗体的顶部开口处可分离封装一盖板;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真空区贯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罐贯通连接;所述排水区的底部呈2%的倾斜坡度,沿其坡度的低端设置有一用于启闭向外排水的球阀;所述斗体的外部底端设置有可供叉车装入的叉车插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罐为一密闭的罐体,其顶部上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缓冲罐的外壁上设置有液位计、以及用于固定液位计的液位计接口;所述缓冲罐的靠近其底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缓冲罐内部贯通的排水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滤层包括三层结构:上层为钢丝网,中层为多孔性材料有纺过滤布,下层为钢丝网及支撑构件。
本发明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污泥进行抽滤以形成负压真空,增加对污泥中水分经过滤层的渗出速率,提高污泥脱水的总量与速度。本发明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解决了高含水含油污泥无法直接通过水泵抽排、压滤机压滤、自然沉降较慢的问题,实现了该类污泥相对较快的固液分离的目的,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高含水含油污泥脱水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3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