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3004.4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6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殷永高;章征;吕奖国;郑伟峰;朱福春;朱星虎;余竹;葛德宏;丁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E01D21/00;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朱荣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筑 功能层 混凝土 塔柱结构 结构层 结构层混凝土 梯度功能 塔柱 混凝土顶面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施工 功能结构 力学性能 依次设置 有效保障 综合需求 组分梯度 横断面 超高塔 观赏性 过渡区 美观性 拌制 振捣 蜂窝 养护 皮肤 宏观 施工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包括有横断面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功能层和结构层,且功能层与结构层之间设有功能结构过渡区,所述功能层和结构层分别通过浇筑形成,且三者之间形成无宏观界面的组分梯度过渡、仿生皮肤的混凝土塔柱结构,浇筑时将拌制好的功能层及结构层混凝土运输到现场进行浇筑,浇筑时,始终保持功能层混凝土顶面高于结构层混凝土约30厘米,边浇筑,边振捣,浇筑至4.5米高度时,停止浇筑。本发明有效保障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蜂窝和麻面的问题,提高混凝土塔柱的耐久性和观赏性,减少超高塔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养护费用,以适应混凝土塔柱对于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美观性的综合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塔柱结构施工领域,由其设计一种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大跨径桥梁索塔工程及其他梯度混凝土结构工程。
背景技术:
作为桥梁的关键构件,混凝土塔柱受传统混凝土材料、构造性能限制和恶劣施工环境影响,施工开裂问题普遍存在,造成塔柱质量存在先天不足,降低了服役期安全、适用和耐久性。同时,传统灰色混凝土塔柱美观性不足,影响桥梁与自然、社会环境相协调,增加美化成本。
现代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不良,加之混凝土塔柱在高空、日照、风力、温差、临时荷载及立面施工环境等影响下,按照现有施工方法,塔柱开裂问题严重,造成混凝土塔柱耐久性存在先天不足,给服役期桥梁的安全、适用和耐久埋下隐患,加剧桥梁运营养护难度。混凝土结构开裂机理和控制方法研究成果,促进了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发展。然而,在恶劣施工环境下,混凝土塔柱开裂防治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以致当前材料性能、结构设计和施工水平难以保证裂缝达到无害水平。同时,斜拉桥多作为景观标志建筑,传统灰色混凝土塔柱美观性不足,加之施工裂缝和施工节段接缝差,影响桥梁与自然、社会环境相协调,增加了美化成本。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通过在外侧功能层混凝土及内侧结构层混凝土两种结构层,并研发了新的高抗拉强度及高抗渗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形成了一整套提高混凝土索塔外观质量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适应混凝土塔柱对于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美观性的综合需求,提升混凝土塔柱裂缝防治、耐久性防护和美化功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横断面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功能层和结构层,且功能层与结构层之间设有功能结构过渡区,所述功能层和结构层分别通过浇筑形成,且三者之间形成无宏观界面的组分梯度过渡、仿生皮肤的混凝土塔柱结构。
所述的功能层是一种厚度为30-50cm的采用一下配比的白色纤维混凝土结构,其成分及用量为PW52.5低碱白水泥,用量为385 kg/m3、级配符合5~25连续筛分级配的普通石子,用量为1096 kg/m3、细度模数2.15的普通石英砂,用量为701 kg/m3、建材S95级矿粉,用量为95 kg/m3、900D型硅灰,用量为19.8kg/m3、17-12-501YF6型玄武岩纤维,用量为3kg/m3、PCAI高效减水剂,用量为6.3kg/m3;
所述的功能结构过渡区为钢丝网;
所述的结构层是C50混凝土。
所述的混凝土塔柱结构也可以是混凝土墩身,所述混凝土塔柱或混凝土墩身的构造横断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或不等边异形。
所述的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浇筑前的准备
(1.1)、劲性骨架加工与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3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