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胶帘子布除静电编织带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2694.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4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倪利锋;刘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强力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3/00 | 分类号: | D03D3/00;D03D15/00;D01D5/08;D01D5/12;D01F6/90;D01F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26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帘子布 静电 编织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浸胶帘子布除静电编织带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帘子布是用强力股线作经,用中、细支单纱作纬,织制的轮胎用骨架织物。其中经线排列紧密,纬纱排列稀疏,状似帘子,因此得名帘子布。帘子布用作轮胎等橡胶制品的骨架,使其承受巨大压力、冲击负荷和强烈震动。帘子布是影响轮胎性能和寿命的重要材料。
帘子布种类繁多,主要工序为纤维的生产和浸胶,浸胶工序后即浸胶帘子布。浸胶帘子布生产过程中表面会存在大量的静电,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主要危害有两点:1.帘子布吸引空气中的尘埃从而影响产品质量;2.操作者经常遭受电击,使人缺少安全感,而且易造成二次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浸胶帘子布除静电编织带及其生产方法,其目的旨在有效消除浸胶帘子布表面的静电。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浸胶帘子布除静电编织带,由导静电尼龙6丝线组成,所述的导静电尼龙6丝线为含导电炭黑的尼龙6原丝。
优选的,所述的含导电炭黑的尼龙6原丝中导电炭黑的含量以重量计为5~7%。
优选的,所述的含导电炭黑的尼龙6原丝中导电炭黑的含量以重量计为6%。
一种浸胶帘子布除静电编织带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络筒:取导静电尼龙6丝线在络筒机上进行络筒;
2)整经:将导静电尼龙6丝线筒子透过纱架转换成经纱;
3)浆染联合:将整经完后的经纱挂在浆纱机的纱架上,透过浆槽内的浆液,烘干;同时将经过浆纱的纱片,在张力均匀、排列均匀和卷绕密度均匀一致的情况下,卷绕成成形良好的织轴;
4)穿经:将织轴上引出的纱线,逐根穿过停经片、综丝眼和钢筘筘齿,以便织造时开成梭口,纳入纬纱,织成织物;
5)织造:将已穿好的轴纱于织布机上配合纬纱的输入及织布机的运转来完成织布的动作;
6)将织布完成的除静电编织带进行检验包装。
所述的导静电尼龙6丝线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含以重量计25~35%导电炭黑的尼龙6色母粒与普通尼龙6按重量比2:8混合加入螺杆;
2)对加入螺杆的混合原料进行熔融;
3)对熔融后的原料进行计量纺丝和牵伸定型,获得含导电炭黑以重量计5~7%的尼龙6原丝,即导静电尼龙6丝线。
优选的,所述的熔融的温度为300~400℃。
优选的,所述的牵伸定型为牵伸2.5-3.0倍。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除静电编织带表面电阻率为3.7×106Ω,具有良好的导静电能力(材料具有导静电能力时表面电阻率范围:1×106~1×1011Ω);在浸胶帘子布生产过程中,浸胶帘子布面持续经过本发明除静电编织带,经过编织带表面的浸胶帘子布面无静电;有效防止浸胶帘子布吸引空气中的尘埃,保证了产品质量;避免操作者遭受电击,杜绝了安全事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浸胶帘子布除静电编织带,由导静电尼龙6丝线组成,所述的导静电尼龙6丝线为含导电炭黑的尼龙6原丝。
所述的含导电炭黑的尼龙6原丝中导电炭黑的含量(以重量计)为5~7%。
所述的含导电炭黑的尼龙6原丝中导电炭黑的含量(以重量计)为6%。
一种浸胶帘子布除静电编织带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络筒:取导静电尼龙6丝线在络筒机上进行络筒;
2)整经:将导静电尼龙6丝线筒子透过纱架转换成经纱;
3)浆染联合:将整经完后的经纱挂在浆纱机的纱架上,透过浆槽内的浆液,烘干;同时将经过浆纱的纱片,在张力均匀、排列均匀和卷绕密度均匀一致的情况下,卷绕成成形良好的织轴;
4)穿经:将织轴上引出的纱线,逐根穿过停经片、综丝眼和钢筘筘齿,以便织造时开成梭口,纳入纬纱,织成织物;
5)织造:将已穿好的轴纱于织布机上配合纬纱的输入及织布机的运转来完成织布的动作;
6)将织布完成的除静电编织带进行检验包装。
所述的导静电尼龙6丝线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含25~35%导电炭黑(以重量计)的尼龙6色母粒(市购)与普通尼龙6按重量比2:8混合加入螺杆;
2)对加入螺杆的混合原料进行熔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强力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强力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2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纱线上蜡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棉绢混纺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