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冷凝水滴的水冷式服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2512.0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青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李小金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冷凝 水滴 水冷 服务器 | ||
本发明属于网络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冷凝水滴的水冷式服务器。针对在水冷服务器中,一旦热空气与水冷装置接触,可能会凝结出冷凝水导致电子部件受潮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壳体内设置有部件安装槽Ⅰ,部件安装槽Ⅰ外设置有导热壳Ⅰ,导热壳Ⅰ内部设置有水冷夹层Ⅰ,水冷夹层Ⅰ的出水口和进水管口分别设置在部件安装槽Ⅰ的两个侧面并且与服务器外部相通。导热壳Ⅰ的上部设置有导热管Ⅰ、下部设置有导热管Ⅱ、侧面设置有导热管Ⅲ,所述导热壳Ⅰ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内设置有百叶窗和干燥剂层Ⅰ,导热壳Ⅰ上设置的百叶窗和干燥剂层Ⅰ位于朝向门的一端。壳体的背面安装有进风扇Ⅰ和出风扇。本发明适用于大型大数据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冷凝水滴的水冷式服务器。
背景技术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由于运算量巨大,处理器的发热严重,加之数据量巨大需要安装很多硬盘,大数据服务器在运行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现有大数据服务器常常采用安装排风扇的形式散热,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结构过于简单,服务器内常常出现散热死角,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损坏服务器。为此,部分服务器采用循环水冷的方式对服务器进行冷却。
但是,在水冷服务器中,一旦热空气与水冷装置接触,可能会凝结出冷凝水导致电子部件受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在水冷服务器中,一旦热空气与水冷装置接触,可能会凝结出冷凝水导致电子部件受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冷凝水滴的水冷式服务器,其目的在于:通过通过设置封闭式的部件安装槽,在实现高效水冷散热的同时,避免电子部件受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除冷凝水滴的水冷式服务器,包括壳体,壳体的正面设置有门,壳体内设置有部件安装槽Ⅰ,部件安装槽Ⅰ外设置有导热壳Ⅰ,导热壳Ⅰ包裹住部件安装槽Ⅰ的上部、下部和侧面,导热壳Ⅰ内部设置有水冷夹层Ⅰ,水冷夹层Ⅰ的出水口和进水管口分别设置在部件安装槽Ⅰ的两个侧面并且与服务器外部相通。导热壳Ⅰ的上部设置有导热管Ⅰ、下部设置有导热管Ⅱ、侧面设置有导热管Ⅲ,所述导热壳Ⅰ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内设置有百叶窗和干燥剂层Ⅰ,导热壳Ⅰ上设置的百叶窗和干燥剂层Ⅰ位于朝向门的一端。壳体的背面安装有进风扇Ⅰ和出风扇。进风扇Ⅰ上设置有防尘罩。防尘罩的作用是避免过多灰尘随冷却气体进入服务器内部。壳体内设置有温度监控装置。温度监控装置可实时监测服务器内部的温度,方便设置进风的时间和强度。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利用导热管使得部件安装槽Ⅰ悬空设置,包裹在部件安装槽Ⅰ四周的导热壳Ⅰ内部设置有水冷夹层Ⅰ,从而可以从四个方向对部件进行水冷降温,避免散热死角。配合风冷降温可以达到非常高效的降温效果。同时,设置百叶窗对风冷的气体进行阻挡,使得气体中夹带的冷凝水凝结在百叶窗上,干燥剂层Ⅰ进一步确保水滴不被带出导热管Ⅱ的设置区域。该设置可有效避免冷凝水与部件安装槽Ⅰ内的发热部件接触。
优选的,壳体内部的腔体通过一个隔板分割为两层,部件安装槽Ⅰ安装在隔板上部,隔板下部设置有部件安装槽Ⅱ,部件安装槽Ⅱ外设置有导热壳Ⅱ,导热壳Ⅱ内部设置有水冷夹层Ⅱ,水冷夹层Ⅱ的出水口和进水管口分别设置在部件安装槽Ⅱ的两个侧面并且与服务器外部相通。导热壳Ⅱ的上部设置有导热管Ⅳ、下部设置有导热管Ⅴ、侧面设置有导热管Ⅵ,所述导热壳Ⅱ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内设置有百叶窗和干燥剂层Ⅰ,导热壳Ⅱ上设置的百叶窗和干燥剂层Ⅰ位于朝向壳体的背面的一端。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发热的部件安装在部件安装槽Ⅰ和部件安装槽Ⅱ内部,导热壳Ⅰ、导热壳Ⅱ、导热管Ⅰ和导热管Ⅱ将热量带出,进风扇Ⅰ向服务器内部送入冷风,冷风在分割为两层的腔体内流动过程中与导热管Ⅰ和导热管Ⅱ充分接触换热,而后由出风扇抽出。同时百叶窗和干燥剂层Ⅰ同样由于确保冷凝水不与部件安装槽Ⅱ内部的发热部件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青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青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2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