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环保抑尘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0080.X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0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汉宏;张铁毅;周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3/22 | 分类号: | C09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崔华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环保 抑尘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环保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型环保抑尘剂,基于抑尘剂的总质量,所述抑尘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黏结组合物18‑60%,凝并组合物5‑20%,吸湿剂15‑45%;其中,所述黏结组合物为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和Na2SiO3三者的组合物;所述凝并组合物为聚丙烯酰胺和三聚磷酸钠的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环保抑尘剂易于储存,且成本低廉,同时还兼具较佳的抑尘效果;该复合型环保抑尘剂特别适用于露天煤矿矿坑路面的抑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尘剂领域,进一步涉及环保的动态性抑尘剂,特别涉及可适用于露天煤矿的复合型环保抑尘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露天矿山生产强度不断加大,机械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必然导致在生产作业中的粉尘污染日趋严重。据统计,运输设备的产尘量为各露天开采作业设备之首,是露天矿山最大的粉尘污染源。路面扬尘不仅严重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污染矿区周围的环境,破坏生态系统。此外,扬尘进入运输汽车体内,将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增加车辆保养、维修费用及耗油量。当路面扬尘的浓度较高时,还妨碍司机的安全驾驶,造成撞车、翻车等事故,直接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由于露天矿矿坑粉尘的80%以上均来自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因此,要解决露天煤矿矿坑的粉尘污染问题,重中之重还是要解决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路面扬尘问题。
目前主要的抑尘方法有:洒水除尘和抑尘剂除尘。洒水除尘主要通过润湿颗粒细小的干燥粉尘,使其相对密度增大,粘结成较大的颗粒,使之在外力作用下不能飞扬。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是对尘土的粘结力弱,且水分蒸发迅速,抑尘效果较为短暂,不能满足露天煤矿矿坑的抑尘需求;此外,这种方法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增加了运输成本。抑尘剂除尘虽然比洒水除尘效果要好,但是现有的抑尘剂往往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大多呈液态,不易储存;第二,抑尘剂喷洒后对路面、过往的车辆及周边环境的土壤和草木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较为明显的现象是在喷洒过抑尘剂的路面,其周边的草木存在不同程度的枯黄现象。第三,现有的抑尘剂在保湿性能和抑尘效果等方面仍有待提高。第四,现有的抑尘剂成本高,无疑增加了抑尘所需的成本。
综上可见,如何解决抑尘剂的不易储存、成本高、不够环保、抑尘效果不佳等技术问题,是本领域当前所亟待取得突破的难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型环保抑尘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环保抑尘剂易于储存,且成本低廉,同时还兼具较佳的抑尘效果;该复合型环保抑尘剂特别适用于露天煤矿矿坑路面的抑尘。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型环保抑尘剂,基于抑尘剂的总质量,所述抑尘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黏结组合物18-60%,凝并组合物5-20%,吸湿剂15-45%;其中,所述黏结组合物为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CMC)和Na2SiO3三者的组合物;所述凝并组合物为聚丙烯酰胺(PAM)和三聚磷酸钠(Na5P3O10)的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环保抑尘剂,通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和Na2SiO3三者组合而成的黏结组合物,以及聚丙烯酰胺和三聚磷酸钠组合而成的凝并组合物,与配方体系中的其他组分联合作用,各组分有机结合统一并有序的发挥作用,可以达到良好且持久的抑尘效果。
本发明的复合型环保抑尘剂,优选的,所述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和Na2SiO3在抑尘剂中的质量百分比依次分别为3-15%、10-30%、5-15%,以达到更佳的抑尘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00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