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输送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9577.X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肖更华;陆永建;俞备;赵秋珺;施丽娜;张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一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溜管 混凝土输送装置 缓冲节 混凝土 低流动性 连通 固定框 施工方法步骤 应用 向下输送 出料口 下料斗 动能 离析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所述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溜管、第一缓冲节、第二溜管、第二缓冲节和固定框,第一溜管的一端设有下料斗,第一缓冲节与第一溜管连接并与第一溜管连通,第二溜管与第一缓冲节连接并与第一缓冲节连通,第二缓冲节一端与第二溜管连通,另一端设有出料口,固定框套设于第一溜管或第二溜管并与第一溜管或第二溜管连接。上述混凝土输送装置充分利用低流动性混凝土向下的动能,使低流动性混凝土向下输送,同时又能控制混凝土流速以及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因此,上述混凝土输送装置适用于低流动性混凝土的输送且输送效果好。上述混凝土输送装置的应用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混凝土输送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溜管主要是用于在地下部分结构施工时向下输送混凝土,其输送速度可以达到平均每小时150m3。这种混凝土的输送方式利用了混凝土的自重以及流动性,具有施工方便、制作成本低的优点。
常见的混凝土溜管多用于新建建筑的地下部分结构施工,例如,在基坑开挖完成后通过搭设溜槽支架的方式搭设溜管,其坡度可选用1:2(深度在20m以内)或1:3(深度在20-30m之间)。
然而,在使用上述溜管输送混凝土时,为避免造成堵管并提高输送效率,要求混凝土的塌落度不低于180mm,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当混凝土的塌落度低于180mm时,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较低,容易导致结块而堵塞溜槽。因此,上述溜管无法满足塌落度小于180mm的混凝土的输送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溜管无法满足塌落度小于180mm的混凝土的输送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低流动性混凝土的混凝土输送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
第一溜管,一端设有下料斗;
第一缓冲节,与所述第一溜管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溜管连通;
第二溜管,与所述第一缓冲节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缓冲节连通;
第二缓冲节,一端与所述第二溜管连接并连通,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固定框,套设于所述第一溜管或所述第二溜管并与所述第一溜管或所述第二溜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溜管的尺寸与所述第一缓冲节、所述第二溜管以及所述第二缓冲节的尺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节和所述第二缓冲节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缓冲节包括弧形管和位于所述弧形管两端的直管,所述第一缓冲节通过两端的所述直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溜管和所述第二溜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管的内圈半径为309.5mm,所述弧形管的外圈半径为509.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的长度为1.5m,坡度为1:4-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溜管靠近所述第一缓冲节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一缓冲节、所述第二溜管和所述第二缓冲节的两端均设有法兰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节和所述第二溜管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一缓冲节和所述第二溜管交替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溜管和所述第二溜管均为方形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由角铁制成。
上述混凝土输送装置的应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下料斗、第一溜管、第一缓冲节、第二溜管、第二缓冲节、出料口以及固定框连接,形成混凝土输送装置;
通过所述固定框将所述混凝土输送装置垂直布置于已有结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一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一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95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构件生产工艺布局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高层建筑混凝土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