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单胞菌属菌株R1及制备方法及其在溶藻降解微囊藻毒素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7785.6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民;刘宇;卢存龙;董德武;宛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1;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孟迪;尹婷婷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单胞菌属 菌株 r1 制备 方法 及其 降解 微囊藻 毒素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单胞菌属菌株R1及制备方法及其在溶藻降解微囊藻毒素上的应用。通过从镜湖中腐烂的水华中筛选得到了一株菌株R1,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耐镉能力、溶藻以及可降解微囊藻毒素,经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鉴定,R1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该菌株对Cd2+有很好的耐受性,在含有50mg/LCd2+的培养基中仍能正常生长;细菌通过分泌胞外物质溶解铜绿微囊藻,且该物质耐高温,非核酸和多糖类等物质;在0.1mg/L Cd2+存在的情况下,细菌溶藻能力增强;在微囊藻毒素的初始浓度为1.84mg/L时,7天时间降解率为43.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单胞菌属菌株R1及制备方法及其在溶藻降解微囊藻毒素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城市的河道、湖泊等水体都受到了污染。不仅氮磷超标,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蓝藻水华频发,产生了许多种毒素,包括最危险的微囊藻毒素,而且重金属物质大量留存,影响人体健康。
对于这类复合污染水体,单一的物理、化学方法都难以修复或控制,还可能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而微生物去除蓝藻和微囊藻毒素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强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已有研究发现的溶藻微生物包括:真菌类的赤霉菌属、青霉菌属,细菌类的假单胞菌、交替假单胞菌、寡养单胞菌属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不动杆菌、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伯克氏菌等。但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微生物的溶藻或降解藻毒素单一功能,对于复合污染水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情况下的实际溶藻或降解藻毒素能力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单胞菌属菌株R1及制备方法及其在溶藻降解微囊藻毒素上的应用。所述菌株R1具有较强的耐镉能力、溶藻以及可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能力。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菌株R1CGMCC No.14864,所述菌株R1已经于2017年11月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CGMCC),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864,建议的分类命名为气单胞菌Aeromonas sp.。
菌株R1的基因序列表如SEQUENCE LISTING4001所示。
菌株R1的菌落形态为圆形,乳白色,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较粘稠,易挑起;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短杆状,无芽孢;能利用葡萄糖产生有机酸但不产气;不能分解含硫有机物和不能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做抑菌实验,它们相互之间无影响。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R1的应用,菌株R1可降解含镉废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并且具有溶藻的能力。其溶藻的机理是间接溶藻,通过分泌的丙氨酸和苯丙氨酸协同作用进行溶藻。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菌株R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镜湖中采集的腐烂的水华离心后,收集上清液;
S2:在无菌条件下将上清液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5~40℃震荡培养20~28小时得到菌液;
S3:将菌液接种到含镉的牛肉膏蛋白胨平板培养基上,35~40℃倒置培养 68~82小时;
S4:将长势良好的菌落纯化后接种到斜面培养基,2~6℃保存待用。
所述步骤S2中,上清液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的体积之比为1:5~15。
所述步骤S3中,含镉的牛肉膏蛋白胨平板培养基中镉离子的浓度为 10~5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77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