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辣椒CMS三系杂交砧木的选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367565.3 申请日: 2017-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8243942B 公开(公告)日: 2020-07-14
发明(设计)人: 杜和山;耿三省;陈斌;张晓芬;徐秀兰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N15/11;A01H1/02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白艳
地址: 100097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辣椒 cms 杂交 砧木 选育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辣椒CMS三系杂交砧木的选育方法。本发明提供了辣椒CMS三系杂交砧木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甜椒雄性不育系2016‑99A为不育系,甜椒保持系2016‑99B为保持系,辣椒恢复系2016‑99C为恢复系,进行三系配套选育,得到抗辣椒疫病、抗青枯病、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砧木品种,实现辣椒CMS三系杂交砧木的选育。本发明的实验证明,利用辣椒CMS雄性不育“三系”配套配制的杂交一代种子格拉夫特2号,不仅可以简化制种程序、降低制种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种子纯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CMS三系杂交砧木(兼抗辣椒疫病、南方根结线虫和青枯病)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在病原菌适宜生长的环境下,疫霉菌可以对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辣椒造成高达100%的产量损失(Liu et al.2014)。辣椒材料CM334和PI 201234被证实对不同地区分离的许多疫霉菌表现出稳定的抗性(Bartual et al.1991;Oelke et al.2003;Truong et al., 2012)。Rehrig等(2014)以抗辣椒疫病材料CM334为抗源,构建了三个不同的遗传定位群体,结果在5号染色体定位到两个SNP标记CA_011264和CA_004482与疫病抗性有很强的相关性(R2=42-49.4%),并且这两个标记的基因型在CM334和包括PI 201234 在内的其他抗辣椒疫病材料中是保守的,推测标记CA_011264所在的高丝氨酸激酶 -CaDMR1-为疫病主效QTL的候选基因。Liu等(2014)利用一个低毒性的疫霉菌为接种病原物,发现5号染色体一个编码NBS-LRR基因上的标记Phyto5NBS1与抗性表型有 90%的一致性。根据标记CA_011264和Phyto5NBS1所在基因的序列在辣椒参考基因组 (http://peppersequence.genomics.cn/)上进行比对,发现两标记在5号染色体相聚非常近,物理距离为2.82Mb。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辣椒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受害尤其严重。国际上报道的根结线虫有8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种有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及北方根结线虫,其中南方根结线虫的危害最大。1957年,Hare首次报道了辣椒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并将他发现的第一个抗根结线虫的基因命名为N,该基因抗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甜椒材料Charleston Belle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稳定的抗性,该材料携带纯和的抗病N基因(Fery et al.1998)。

目前大量应用的辣椒杂交种均是人工去雄、授粉,由于辣椒花器官小,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存在费时费工、制种成本高、杂交率不稳定等缺点。利用辣椒CMS雄性不育“三系”配套配制的杂交一代种子,不仅可以简化制种程序、降低制种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种子纯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辣椒CMS雄性不育遗传模式认为雄性不育性是核基因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不育的细胞质(S)与不育的核基因(msms) 结合在一起才表现不育。植株若含有可育的细胞质(N)或可育的核基因(Ms)则表现可育,Ms对ms为显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msms,保持系为(N)msms,恢复系的基因型为(S)MsMs或(N)MsMs。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辣椒CMS三系杂交砧木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甜椒雄性不育系2016-99A为不育系,甜椒保持系2016-99B为保持系,辣椒恢复系2016-99C为恢复系,进行三系配套选育,得到抗辣椒疫病、抗青枯病、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砧木品种,实现辣椒CMS三系杂交砧木的选育。

上述方法中,

所述辣椒恢复系2016-99C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转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75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