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处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7364.3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7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清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舒梦来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处理机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机;污水处理机,包括外桶、内桶和药剂桶;外桶和内桶之间设有注水管、排水管和夹层;内桶中设有上层搅拌杆、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杆,内桶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絮凝体的漏水网;药剂桶和夹层的底部连通,且药剂桶上设有注药口;夹层内设有主动杆、被动杆和用于将夹层中的水抽至内桶中的抽水机构;主动杆一端设有螺旋杆,主动杆另一端设有锥齿轮一,主动杆上还设有水轮;被动杆上设有锥齿轮二、主动齿轮、第一锥齿轮对和第二锥齿轮对。本方案能自动根据混凝过程中絮凝体的产生而降低搅拌速度,简化混凝工艺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机。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其中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在化学处理法中,以投加药剂产生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处理单元是: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
混凝沉淀工艺与其他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具有出水水质好、工艺运行稳定可靠、经济实用、操作简便等优点。其混凝沉淀原理为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混凝过程包括混合阶段和絮凝阶段。混合阶段是通过快速的搅拌使得混凝剂快速、均匀地分布散到水中;絮凝阶段是使已脱稳的胶体颗粒通过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的方式逐渐增大,搅拌强度也应随着絮凝体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并保持一定的絮凝作用时间,才能让絮凝体稳定的增大而提高混凝效果。
目前的混凝过程需要先通过混合设备配置混凝药剂,即用水溶解混凝剂成溶液,然后再在混合池中将混凝药剂加入水中进行快速搅拌、混合,最后才转入絮凝池中进行慢速搅拌、絮凝。这种现有的混凝工艺过程复杂,不能自动根据混凝过程中絮凝体的产生而降低搅拌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机,能自动根据混凝过程中絮凝体的产生而降低搅拌速度,简化混凝工艺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污水处理机,包括外桶、内桶和药剂桶;外桶和内桶之间设有注水管、排水管和夹层;内桶中设有上层搅拌杆、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杆,内桶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絮凝体的漏水网,中层搅拌部包括被动齿轮和连接在被动齿轮上的搅拌叶,被动齿轮与内桶转动连接;药剂桶和夹层的底部连通,且药剂桶上设有注药口;夹层内设有主动杆、被动杆和用于将夹层中的水抽至内桶中的抽水机构;主动杆一端设有用于将药剂桶中的药剂导入夹层的螺旋杆,主动杆另一端设有锥齿轮一,且主动杆与外桶转动连接,主动杆上还设有利用漏水网流出的水进行转动的水轮;被动杆上设有锥齿轮二、主动齿轮、用于带动上层搅拌杆转动的第一锥齿轮对和用于带动下层搅拌杆转动的第二锥齿轮对,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啮合,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内桶底部设置漏水网,使得混凝过程中产生的絮凝体不能穿过漏水网而支撑在漏水网上;这样可以实现在混合阶段(即还没有形成絮凝体的时候),有大量的水穿过漏水网而带动漏水网下面的水轮进行快速的转动,并通过锥齿轮一、锥齿轮二的啮合以及第一锥齿轮对、第二锥齿轮对、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啮合而带动上层搅拌杆、下层搅拌杆、被动齿轮上的搅拌叶进行快速的转动,从而使得混凝剂可以更快、更均匀地分散到水中,促进絮凝体的形成;而在絮凝阶段,逐渐形成的絮凝体慢慢堵塞住漏水网,只有少量的水可以穿过漏水网去带动水轮转动,水轮转速降低,相应的,上层搅拌杆、下层搅拌杆、被动齿轮上的搅拌叶转速也降低,絮凝体能更有效、迅速地进行体积增大过程,絮凝效果更佳,净水效果也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清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清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73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