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易触电的电瓶车充电口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6198.5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1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单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0 | 分类号: | H01R13/70;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红涛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易 触电 电瓶车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触电的电瓶车充电口,包括插头、插座、固定柱、导电套筒、辅助块、横杆、竖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插座上设有一个开口向上的插入口,插座上插有三根竖直向上的固定柱,固定柱均位于插入口内,所述插头上设有三个与固定柱一一对应的与导线相连的导电套筒,导电套筒上设有一个第一辅助孔。本发明通过将横杆与竖杆相配合,使得固定柱仅在插头完全插入插座时才会与电瓶连通,使得充电口更加安全可靠,不易发生触电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瓶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电瓶车充电口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瓶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其使用方便,适合在许多道路上骑行。电瓶车往往以可以充电的电瓶作为电能来源,因此大部分电瓶车上设有充电口。现有的充电口不够安全,小孩子把手指或硬币等伸入充电口而发生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不易触电的电瓶车充电口,能够使充电口更加安全可靠,不易发生触电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易触电的电瓶车充电口,包括插头、插座、固定柱、导电套筒、辅助块、横杆、竖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插座上设有一个开口向上的插入口,插座上插有三根竖直向上的固定柱,固定柱均位于插入口内,所述插头上设有三个与固定柱一一对应的与导线相连的导电套筒,导电套筒上设有一个第一辅助孔,导电套筒右侧设有一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一个横向且一端开口的第二辅助孔,第二辅助孔对准第一辅助孔,横杆插在第一辅助孔和第二辅助孔内,横杆与第二辅助孔密闭端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横杆的另一端为一向右下侧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辅助孔下方设有一个与第一辅助孔相连通的第三辅助孔,横杆上设有一个嵌在第三辅助孔内的凸块,所述第三辅助孔下方设有一个与第三辅助孔相连通的第四辅助孔,第四辅助孔内设有一根竖杆,竖杆的顶部为一个向左下侧倾斜的斜面,所述第四辅助孔内壁上设有一个环形槽,竖杆上设有一个凸环,凸环位于环形槽内,凸环与环形槽下底面之间设有一个辅助弹簧,所述固定柱插入插座的部分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一安装槽,固定柱与第一安装槽之间设有一个第一导电块,第一安装槽内设有一个导电盘,导电盘与第一安装槽底部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侧壁上设有一个与电瓶通过导线连接的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一安装槽顶部设有一个引导孔,导电盘顶部固定有一根插入引导孔内的引导杆,引导孔位于第四辅助孔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竖杆包含有一段绝缘柱体,绝缘主体位于第四辅助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插头与插座分离时横杆的斜面端位于导电套筒内部,凸块与竖杆不接触,竖杆最底端不露在插头外部,引导杆不露在插座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插头完全插入插座时导电盘连通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横杆与竖杆相配合,使得固定柱仅在插头完全插入插座时才会与电瓶连通,使得充电口更加安全可靠,不易发生触电现象;绝缘柱体的设置使得插头完全插入插座时电瓶需要通过固定柱才能与导电套筒相连通,使得横杆和竖杆不易受损。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不易触电的电瓶车充电口的主视图。
图中:1-插头、2-插座、3-导电套筒、4-固定块、5-横杆、6-竖杆、7-第一安装槽、20-插入口、21-固定柱、30-第一辅助孔、41-第二辅助孔、42-第三辅助孔、43-第四辅助孔、44-环形槽、50-凸块、51-第一弹簧、60-凸环、61-辅助弹簧、65-绝缘柱体、70-导电盘、71-第二弹簧、72-引导孔、73-引导杆、75-第一导电块、76-第二导电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博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博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61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