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动组件垂直相交精密内环槽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6059.2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8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熊健;颜宝德;任志强;唐文仲;李英;李艳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 组件 垂直 相交 精密 内环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组件垂直相交精密内环槽加工方法,先将分布于零件的内环槽加工设计在单件上完成,内环槽调整变成台阶孔,孔容易通过定径刀具——铰刀控制,之后在精密镗床找正壳体,加工保证壳体零件上内环槽的位置精度,并采用定径刀具——铰刀控制内环槽尺寸精度,第三装配安装座找正,配钻定位销孔。本发明将内环槽加工调整变成单件上台阶孔的加工,尺寸及位置精度易于实现及控制,之后组合找正配钻定位销孔,加工容易实现,内环槽位置精度和尺寸同时都得到有效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组件垂直相交精密内环槽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是航空发动机传动组件。组件由传动壳体和安装座组成,传动壳体右端是一组同轴的回转体——外圆、内孔,左端是回转体的一部分,左端回转体去除部分后,中间设置与主轴线垂直相交孔组;安装座也是回转体结构。安装座通过2定位销定位、4个螺钉固定在壳体零件上,形成传动壳体组件。组件垂直相交孔组中有一内环槽,其尺寸精度很高,具体尺寸其位置精度也高,内环槽对基准传动壳体上邻接背向安装座一侧法兰端面的外圆的圆周面A、传动壳体上背向安装座一侧的法兰端面B及法兰边上的孔C的位置度Φ0.03mm,而且内环槽部份位于壳体上,部分位于安装座上。
针对精密内环槽的加工,机械制造业内常用车床镗削,并配制夹具的加工方法,因车削加工,工件旋转,纵向、横向进给灵活,容易实现内环槽的加工,但是内环槽精度高,车床镗孔工艺无法保证。首先是定位误差大,无法保证加工要求,车床夹具设计采用孔轴配合的定位方式,作为基准的传动壳体的右端外圆的尺寸为夹具定位元件孔较严格地设计成那么定位误差δ=0.015-(-0.022)=0.037mm;作为角向基准的法兰边上的孔C的尺寸为夹具定位元件轴较严格地设计成为角向定位误差=0.012-(-0.013)=0.025mm,角向定位误差远大于内环槽位置公差的三分之一,传动壳体上邻接背向安装座一侧法兰端面的外圆的圆周面A的定位误差和角向误差都比较大,加工无法保证内环槽的位置度要求;其次是内环槽槽径尺寸精度高,尺寸公差0.013mm,车削工艺难于保证。因此车床镗削配置夹具的加工方案无法保证传动组件精密内环槽的位置精度、尺寸精度。
如果采用数控铣床加工精密内环槽,因内环槽两端孔径小,中间孔径大,不能采用定径刀具——铰刀加工,所以内环槽尺寸精度难于保证,而且环槽的位置精度也难于保证。如果采用精密镗床加工内环槽,同样因内环槽两端孔径小无法应用定径刀具——铰刀加工来控制孔径尺寸;镗床径向调整镗刀进给必须是在镗头停止的状况下进行,镗头停止调整好镗刀的径向位置,转动镗头,镗刀无法绕过两端较小的孔径进入内环槽切削区,所以传动壳体组件垂直相交精密内环槽加工一直是机械加工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壳体组件垂直相交精密内环槽加工方法,保证组件垂直相交精密内环槽位置精度、尺寸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动组件垂直相交精密内环槽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安装座,两定位销孔不加工,采用压缩上偏差的方式控制内环槽φD公差,孔径采用铰刀铰孔控制,其余加工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步骤二,在精密镗床上加工传动壳体,
安装:以传动壳体右端内孔A1定位、与传动壳体右端内孔A1相邻的端面B1支撑、与传动壳体右端内孔A1相邻端面B1相对的平面C1压紧,找正传动壳体上邻接背向安装座一侧法兰端面的外圆的圆周面A、传动壳体上背向安装座一侧的法兰端面B、传动壳体的法兰边上的孔C;
加工:两定位销孔K不加工、镗铣传动壳体与安装座装配贴合的平面F,保正传动壳体与安装座装配贴合的平面F至传动壳体中心的距离L1,调整加工坐标位于传动壳体的内环槽φD轴线位置,镗正内孔,之后用铰刀铰孔控制孔径,采用压缩上偏差的方式控制内环槽φD公差,保持精密镗床的镗头坐标位置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60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晶硅高阻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智能共享洗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