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激光波水下通信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5564.5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6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琪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智宸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516;H04B10/60;H04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激光 潜艇 水下通信 发射驱动电路 滤波放大电路 数据交换电路 信息解调电路 波发射器 波接收器 信息调制 电路 通信 数据通信接口 传输 连接数据 终端 指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激光波水下通信设备,由置于潜艇外的蓝激光波发射器以及连接到蓝激光波发射器的发射驱动电路、连接到发射驱动电路的信息解调电路和置于潜艇外的蓝激光波接收器、连接到蓝激光波接收器的接收滤波放大电路、连接到接收滤波放大电路的信息调制电路,所述信息解调电路和信息调制电路与数据交换电路相连接,所述数据交换电路通过数据通信接口连接数据终端;本发明的蓝激光波水下通信设备,可以实现潜艇—潜艇之间通信,也可以实现舰艇—潜艇之间通信,可以岸上(指挥)—潜艇之间通信;它的传输速率高,传输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蓝激光波水下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核潜艇要遂行军事任务必须要与外界有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短波在水中不能使用,而中波至微波段电磁波在水里是无法远距离传输的,一说法是水吸收电磁波,二说法是电磁波衰减太快。为了解决此问题,现在一般可以采用浮标天线或浮力天线,即把天线通过一根长长的绳索施放到水面,这样潜艇在水下也可收发信息。实际上,这样仍然存在一个潜艇自我暴露的问题,因为潜艇在远距离用短波通信,其信号本身就不保密,可能被敌方截获破译,并测出潜艇的位置,而且露出水面的浮标天线也有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可能。
目前潜艇在水下如不施放通讯浮标,是无法主动与岸上联络的,所以核潜艇只能被动地单方面接收岸上的无线电超长波信号或极长波信号,这是岸上向潜艇通信的主要方式。超长波的波长为1万到10万米,它能从空中钻入水里,在水中的衰耗比较小,穿透海水的深度最大可达30米,使水下的潜艇接收到岸上发来的电波。极长波的波长大于10万米,几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对潜通信,穿透水层的深度达200米以上,即使在最大距离上也可达到水下80米左右。由于超长波和极长波发射设施非常庞大,占地达数平方千米,在潜艇上不可能安装,所以只能建在陆地,对潜艇来说,超长波通信和极长波通信只是单向广播式的通信,如果潜艇要接收岸上指挥机构的指令,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和频率接收。潜艇在水下接收这种长波信号的深度是依据岸上长波发射台的发射功率大小决定的。由于极长波在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少,所以通讯速度很慢。据试验,发送20个英文字母需用几十分钟时间,只能给核潜艇发送一些预先规定好的简单易懂的信号,如给弹道导弹核潜艇发送发射核弹的命令等。
还有一种通信方式是利用声呐设备。为了达到隐蔽的目的,潜艇大部分时间是在深水活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40米,而在水中高达每秒1435米。水下通信声呐能向水中发射长短不一的声波信号,组成电报的密码,或将语言和声波相互转换来通话,它的任务是保证潜艇的集群活动或配合其它兵力通讯联络需要;敌我识别声呐是在水下偶然发现水面或水下潜艇时,用对口令的方式判断敌我,这种声呐发出一个特殊的信号(口令)询问对方,对方若是自己的潜艇,就回答一个暗语信号,若不是就收不到信号,即使收到也不能正确回话。但水中使用声纳是严格控制的,因为声纳更容易被敌方探测截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蓝激光波水下通信设备,可以实现潜艇—潜艇之间通信,也可以实现舰艇—潜艇之间通信,可以岸上(指挥)—潜艇之间通信;它的传输速率高,传输速度是光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终端可以是目前的电话、手机和电脑。通信的时间延迟比目前陆地移动通信还要小,通信的速率比移动的WiFi所差甚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智宸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智宸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55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