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品收发智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5455.3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7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宁炎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炎声 |
主分类号: | G07F17/12 | 分类号: | G07F17/12;F25D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5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品 收发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为用户提供一种物品收发智能系统,其包括设置于用户主门的智能投递装置、用户室内的移动式冷藏装置以及移动式保温装置,投递员可将物品直接通过物品投递装置的智能窗口投递至移动式冷藏装置或移动式保温装置内,十分便捷,且省去了传统投递箱的中转过程,可靠性高;此外,移动式冷藏装置或移动式保温装置会对物品进行冷藏或保温,满足生鲜类和熟食类商品的投递需求,同时,移动式冷藏装置或移动式保温装置也可移动至预设位置,方便用户收取食品,该物品收发智能系统也使得收发双方无需预约交接,大大提升了效率;该物品投递装置的扩展功能还可与用户室内的其它设备联动,例如为用户开启智能门锁后可自动开启灯光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收发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网上购物已成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为了适应网购商品的投递需求,出现了设置于社区或楼梯口的大型投递箱、安装于用户门禁上的无人值守投递箱和办公楼或住房附近的智能存储箱等网购商品投递箱,然而这类投递箱是独立设置于室外的,网购商品无法由投递员直接投递至消费者室内,消费者需自己去投递箱将商品取回,不够便捷,且网购商品中转停留于投递箱也存在很多不可靠因素;此外,该类投递箱也无法生鲜类和熟食类商品的投递需求。
近年来,餐饮熟食或者冷冻食物的外卖配送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例如:美团外卖、饿了么等业务规模的激增,其与末端交接时间段高度集中的矛盾突出,这种时间不对称至使双方烦恼,增大物流成本,阻碍熟食电商或冷冻食物电商的发展。举例如言,2016年12月的一天凌晨,央视记者跟随北京一配送员从凌晨3点至早上6点30分派送鲜奶400多份,但这400多份鲜奶绝大部分都是放至用户的门外地上或门边的木箱内,用户起床后再从门外拿回加热再食用。该种方式效率低下,以及不利于食物的保温保鲜。
因此,现有的物品收发技术存在着物品中转不可靠、无法满足生鲜类和熟食类物品的投递需求,以及用户接收物品不方便,不利于物品保鲜保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收发智能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物品收发技术存在着物品中转不可靠、无法满足生鲜类和熟食类物品的投递需求,以及用户接收物品不方便,不利于物品保鲜保温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品收发智能系统,所述物品收发智能系统包括:
物品投递装置、移动式冷藏装置以及移动式保温装置;
所述物品投递装置分别与所述移动式冷藏装置以及所述移动式保温装置建立通信连接;
投递员投放物品时,所述物品投递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给所述移动式冷藏装置或所述移动式保温装置,以使所述移动式冷藏装置或所述移动式保温装置移动至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指定的第一预设位置,并通过所述物品投递装置的智能窗口接收所述物品,以及对所述物品进行冷藏或保温;
用户收取所述物品时,通过移动终端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给所述移动式冷藏装置或所述移动式保温装置,以使所述移动式冷藏装置或所述移动式保温装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中指定的第二预设位置。
上述的一种物品收发智能系统,其包括设置于用户主门的智能投递装置、用户室内的移动式冷藏装置以及移动式保温装置,通过物品投递装置作为住房门安装于住房墙壁内,投递员可将物品直接通过物品投递装置的智能窗口投递至移动式冷藏装置或移动式保温装置内,十分便捷,且省去了传统投递箱的中转过程,可靠性高;此外,移动式冷藏装置或移动式保温装置会对物品进行冷藏或保温,满足生鲜类和熟食类商品的投递需求,同时,移动式冷藏装置或移动式保温装置也可移动至预设位置,方便用户收取食品,该物品收发智能系统也使得收发双方无需预约交接,大大提升了效率,解决了现有的物品收发技术存在着物品中转不可靠、无法满足生鲜类和熟食类物品的投递需求,以及用户接收物品不方便,不利于物品保鲜保温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炎声,未经宁炎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54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