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精密控温型储液器及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63725.7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6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明;张焕冬;孟庆亮;于峰;杨涛;夏晨晖;赵宇;赵石磊;高腾;魏强;邵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4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武莹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械 驱动 两相 流体 回路 精密 控温型储液器 装配 方法 | ||
1.用于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精密控温型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器壳体、加热装置(2)、集液器(7)、被动冷却毛细排液管(8);
集液器(7)位于储液器壳体内表面,加热装置(2)位于储液器壳体外侧,被动冷却毛细排液管结构(8)穿过储液器壳体,与外部流体回路系统连通;待冷却液体通过储液器时,被集液器(7)送至被动冷却毛细排液管(8)进行冷却;
还包括筒体内衬毛细结构(4),筒体内衬毛细结构(4)位于储液器壳体内表面,筒体内衬毛细结构(4)采用扩散焊与储液器壳体内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精密控温型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器壳体包括左端封头(1)、筒体(3)、右端封头(6),左端封头(1)、筒体(3)、右端封头(6)通过焊接组成储液器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精密控温型储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装置(5),导流装置(5)位于储液器壳体内表面,待冷却液体被导流装置(5)导流至集液器(7);所述的导流装置(5)通过点焊固定于储液器壳体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精密控温型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导流装置(5)为带孔金属板,通过点焊固定于储液器壳体内表面并呈周向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精密控温型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动冷却毛细排液管结构(8)包括外套管排液端(8-1)、外套管毛细壁段(8-2)、中心管(8-3)、外套管盲端(8-4);外套管排液端(8-1)、外套管毛细壁段(8-2)、外套管盲端(8-4)组成外套管,外套管与中心管(8-3)连接,形成被动冷却毛细排液管结构(8),外套管排液端(8-1)、外套管盲端(8-4)外壁面分别与储液器壳体壁面固定连接,中心管(8-3)两端开孔及外套管排液端(8-1)位于储液器壳体外部,外套管毛细壁面(8-2)位于储液器壳体内部,外部流体回路系统与中心管(8-3)两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精密控温型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器(7)为设有圆孔的金属板,位于排液管毛细壁面(8-2)四周,通过骨架焊接固定于被动冷却毛细排液管(8)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精密控温型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3)内表面设有毛细结构,毛细结构通过金属丝网或金属粉末烧结而成。
8.用于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控温型储液器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外套管排液端(8-1)、外套管毛细壁段(8-2)、外套管盲端(8-4)组成外套管,然后将外套管与中心管(8-3)连接,形成被动冷却毛细排液管结构(8);
(2)将左端封头(1)、筒体(3)、右端封头(6)焊接组成储液器壳体,将加热装置(2)位于储液器壳体外侧,然后将外套管排液端(8-1)、外套管盲端(8-4)外壁面分别与储液器壳体壁面固定连接,中心管(8-3)两端开孔及外套管排液端(8-1)位于储液器壳体外部,外套管毛细壁面(8-2)位于储液器壳体内部,外部流体回路系统与中心管(8-3)两端连接;
(3)采用扩散焊令筒体内衬毛细结构(4)与储液器壳体内表面贴合,将导流装置(5)点焊固定于储液器壳体内表面,然后将集液器(7)通过骨架焊接固定于被动冷却毛细排液管(8)外表面;其中,导流装置(5)为带孔金属板,通过点焊固定于储液器壳体内表面并呈径向均布,集液器(7)为设有圆孔的金属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37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