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MC废水蒸馏母液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3677.1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2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平;刘凯;顾锋;邹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清泉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215612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mc 废水 蒸馏 母液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餐厨垃圾废水处理领域,一种CMC废水蒸馏母液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多糖,来源十分丰富。当前纤维素的改性技术主要集中在醚化和酯化两方面。羧甲基化反应是醚化技术的一种。纤维素经羧甲基化后得到羧甲基纤维素(CMC),其水溶液具有增稠、成膜、黏接、水分保持、胶体保护、乳化及悬浮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石油、食品、医药、纺织和造纸等行业,是最重要的纤维素醚类之一。
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废水是含有大量的CMC的废水,而CMC废水是一类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基本特点为高盐、高COD(20000-40000mg/L)。通常餐厨垃圾废水COD浓度高达200000mg/L以上,氨氮浓度高达200mg/L以上。采用常规处理方法,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很难处理到达标排放。目前国内每年排放废水水量在2000多万吨以上,处理的压力很大,如果将CMC污水当作常规污水进行处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高,企业通常难以承受。
我公司采用CMC废水蒸馏浓缩处理技术,并投入使用,但在处理过程中又产生大量蒸馏母液这个二次污染物,CMC蒸馏母液的主要成份是醋酸钠,为了解决二次污染问题,同时考虑到CMC蒸馏母液是许多污水处理厂的理想碳源,尽量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对CMC蒸馏母液资源化有效利用,鉴于上述问题,我公司技术人员针对CMC蒸馏母液做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MC废水蒸馏母液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通过调节池、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三沉池对CMC废水蒸馏母液进行处理并有效利用,解决了CMC废水蒸馏后二次污染问题。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MC废水蒸馏母液处理系统,按照CMC废水蒸馏母液流向依次包括储罐、调节池、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三沉池,所述储罐的出口与调节池的入口连通,调节池的出口与初沉池的入口连通,初沉池的出口与生化池的入口相连通,生化池的出口与二沉池的入口相连通,所述二沉池的出口与三沉池的入口相通,所述三沉池的出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储罐与调节池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CMC废水蒸馏母液流量输液泵和流量计,该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池,所述初沉池、二沉池、三沉池分别设置有与污泥池相连通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所述二沉池还设置有第四管路回流至初沉池内,所述二沉池还设置有第五管路回流至生化池内,所述三沉池还设置有第六管路回流至初沉池内,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上均设置有输液泵。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MC废水蒸馏母液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在解决CMC废水蒸馏后二次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了CMC废水蒸馏母液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MC废水蒸馏母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CMC废水蒸馏母液从储罐依次流向调节池调节悬浮物SS值、初沉池沉降、AO法生化池反应、二沉池沉降、三沉池沉降,所述初沉池、二沉池、三沉池均向污泥池排泥,所述二沉池的池底部分液体连同污泥通过第一回流管路回流至初沉池内,所述二沉池的池底部分液体连同污泥通过第二回流管路回流至生化池内,所述三沉池的池底部分液体连同污泥通过第三回流管路回流至初沉池内,调节池的CMC废水蒸馏母液进液流量0.3-1.2m3/h,通过将其他种类废水通入调节池内,使调节池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大于400mg/L而小于650mg/L,所述初沉池进水流量400T/h,初沉池每天排一次泥到污泥池,生化池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值6000mg/L,生化池A段即水解酸化阶段DO值小于0.5mg/L,O段即好氧阶段DO值为5mg/L。
优选的,所述初沉池还设置有PAC絮凝剂加药管路,悬浮物SS值大于500mg/L时,添加浓度10%的PAC,流量1T/h。
优选的,所述三沉池设置有PAC和PAM一次加药管路,二沉池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大于50mg/L时,该一次加药管路首先添加浓度10%的PAC,流量0.3T/h,然后加入浓度0.05%的PAM,流量0.5T/h。
优选的,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多组曝气管,所述各曝气管上均由支架支撑且均安装有阀门,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朝下的孔眼,曝气管与鼓风机连通。
优选的,所述三沉池还设置有次氯酸钠二次加药管路,三沉池出水氨氮浓度4.5mg/L以上,添加次氯酸钠,流量0.2T/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清泉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清泉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3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