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机设备用异形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2934.X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4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史振涛;谭小红;苏静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鑫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9/06;C08L55/02;C08L33/04;C08K3/26;H01B3/44;H01B7/18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 代理人: | 殷海霞;马小慧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机 备用 异形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机设备用异形电缆,包括缆芯和外护套,外护套为耐磨护套,按照重量份数计,耐磨护套的材料配方中包括聚丙烯50~80份、粉末丁苯橡胶30~45份、ABS树脂30~60份、硫化剂2~8份、偶联剂3~9份、耐磨剂5~12份、改性硬质陶土1~3份、纳米碳酸钙1~3份;本发明的电缆,通过改进外护套的材料配方,来提高外护套的耐磨性、柔韧性、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能,使整个电缆的耐磨性、柔韧性、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能得到提高,以满足农用设备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机设备用异形电缆。
背景技术
农机设备用电缆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柔韧性、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能,这样才能够让电缆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得到保证,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不受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机设备用异形电缆,通过改进外护套的材料配方,来提高外护套的耐磨性、柔韧性、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能,使整个电缆的耐磨性、柔韧性、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能得到提高,以满足农用设备中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机设备用异形电缆,包括缆芯和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为耐磨护套,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耐磨护套的材料配方中包括:
聚丙烯 50~80份
粉末丁苯橡胶 30~45份
ABS树脂 30~60份
硫化剂 2~8份
偶联剂 3~9份
耐磨剂 5~12份
改性硬质陶土 1~3份
纳米碳酸钙 1~3份;
所述硫化剂和粉末丁苯橡胶发生硫化反应获得硫化丁苯橡胶,所述偶联剂和ABS树脂发生偶联反应获得偶联ABS树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将聚丙烯、硫化丁苯橡胶、偶联ABS树脂放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木质纤维、改性硬质陶土、耐磨剂、纳米碳酸钙,排料投入挤出机中,得到耐磨护套粒料,制备通电电缆时,将耐磨护套粒料作为外护套原料挤出。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硫化剂为氨基甲酸酯硫化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偶联剂为铝酸酯偶联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铝酸酯偶联剂对所述ABS树脂表面进行处理,铝酸酯偶联剂的用量为所述ABS树脂重量的1.2%;铝酸酯偶联剂对ABS树脂表面处理的方法为:将铝酸酯偶联剂稀释在液体石蜡中,两者的质量之比为1:1.5,然后将ABS树脂浸泡在铝酸酯偶联剂的稀释液中,搅拌、静置后真空干燥。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耐磨剂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本发明的通信电缆,外护套采用耐磨护套,耐磨护套的材料配方中包括聚丙烯、粉末丁苯橡胶、ABS树脂、硫化剂、偶联剂、耐磨剂、改性硬质陶土、纳米碳酸钙、木质纤维,聚丙烯能够提高外护套的流动性和柔韧性;硫化后的丁苯橡胶能够提高护套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ABS树脂能够提高外护套的强度,偶联剂处理后的ABS树脂提高了ABS树脂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耐磨剂进一步提高外护套的耐磨性;改性硬质陶土改善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使外护套的疏水性好,提高外护套的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纳米碳酸钙作为补强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外护套的耐磨性和抗撕裂性能;耐磨护套的以上各组份配合,在各组份相互协调下,成型的外护套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柔韧性、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鑫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鑫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29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
- 下一篇:分布式网络下移动互联网APP单点登录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