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活性炭生产的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1277.7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郑迅荟;郑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山县三清活性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9 | 分类号: | C01B32/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7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导料装置 焊接 活性炭生产 冷却装置 蛇形铜管 导热板 矩形孔 侧壁 盒体 存储罐 冷却液 循环泵 输出端连接 内腔连通 散热装置 出料端 出液端 导料管 进料端 进液端 输入端 冲压 内嵌 注料 漏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活性炭生产的冷却装置,包括活性炭导料装置,所述活性炭导料装置的进料端焊接有盒体,盒体的侧壁上焊接有矩形孔,矩形孔的高度为4‑5cm,矩形孔与活性炭导料装置的内腔连通,盒体通过导料管与注料漏斗的出料端连接,活性炭导料装置的外侧底部焊接有导热板,导热板上远离活性炭导料装置的一侧的侧壁上焊接有散热装置,导热板上靠近活性炭导料装置的一侧侧壁上冲压有凹槽,凹槽内嵌有蛇形铜管,蛇形铜管的一端与冷却液存储罐的进液端连接,蛇形铜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的输入端冷却液存储罐的出液端连接。该活性炭生产用的冷却装置其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广泛推广,能够快速散去活性炭的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活性炭生产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早期由木材、硬果壳或兽骨等经炭化、活化制得,后改用煤通过粉碎、成型或用均匀的煤粒经炭化、活化生产。主要成分为碳,并含少量氧、氢、硫、氮、氯等元素。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因此它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普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在500~1700m2/g间。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是用途极广的一种工业吸附剂。
活性炭在生产制造时,其比不可少的一道流程就是冷却,但是市面上现在还没有一种设备能够快速的对活性炭进行冷却。
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用于活性炭生产的冷却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的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活性炭生产的冷却装置,包括活性炭导料装置,所述活性炭导料装置的进料端焊接有盒体,盒体的侧壁上焊接有矩形孔,矩形孔的高度为2-3cm,矩形孔与活性炭导料装置的内腔连通,盒体通过导料管与注料漏斗的出料端连接,活性炭导料装置的外侧底部焊接有导热板,导热板上远离活性炭导料装置的一侧的侧壁上焊接有散热装置,导热板上靠近活性炭导料装置的一侧侧壁上冲压有凹槽,凹槽内嵌有蛇形铜管,蛇形铜管的一端与冷却液存储罐的进液端连接,蛇形铜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的输入端冷却液存储罐的出液端连接,且导热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机箱的顶部,循环泵和冷却液存储罐均通过支架固定在机箱的内腔底部,机箱的两端均开有通孔,位于机箱一侧上通孔内安装有鼓风扇,位于机箱另一端的通孔内安装有抽风扇。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导料装置采用横截面和竖截面均呈矩形的长方体钢质盒体,且活性炭导料装置的内腔底部焊接有凸块,凸块的横截面呈圆形,竖截面呈半圆形,活性炭导料装置与地面的夹角为30度-45度。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横截面和竖截面均呈矩形。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横截面和竖截面均呈矩形,且导热板采用铝板或者铜板。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采用横截面和竖截面均呈矩形的铝片或者铜片,且散热装置以矩形阵列的形式排列在导热板的侧壁上,相邻散热装置之间相距1-2cm。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竖截面呈直角梯形,横截面呈矩形,且机箱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支撑腿。
本发明有益效果:该用于活性炭生产的冷却装置其上在活性炭导料装置上设置由导热板、散热装置、循环泵和装有冷却液的罐体等部件构成的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能够快速将流淌在活性炭导料装置里的活性炭所带的热带走,其其上还在箱体上设置了由鼓风扇和抽风扇等部件构成的通风机构,通风机构能够带走散热机构带出的热,该活性炭生产用的冷却装置其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广泛推广,能够快速散去活性炭的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活性炭生产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山县三清活性炭有限公司,未经玉山县三清活性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12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纯度多孔炭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以煤层气为原料合成二硫化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