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条索绿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9808.9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4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熊金芳;吴彦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珍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6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丁骞 |
地址: | 2142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鲜叶 杀青 摊凉 绿茶生产工艺 茶叶 去杂 滚筒杀青机 茶叶外形 高频振筛 工艺原料 烘炒机 浸出物 烘干 冲泡 放入 烘焙 红梗 紧实 老叶 摊铺 外型 振筛 竹匾 附着 去除 成型 杂物 美观 采摘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条索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步骤1,采摘:混采春季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的茶鲜叶;步骤2,去杂:去除老叶、黄叶、红梗以及附着杂物;步骤3,摊凉:将去杂后的茶鲜叶摊铺在竹匾内摊凉;步骤4,杀青:将摊凉好的茶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步骤5,振筛:将杀青成型的茶叶进行高频振筛,使茶叶内部结构紧实,外型饱满、光亮;步骤6,烘焙:采用烘炒机将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4%以下。该工艺原料利用率高、生产的茶叶外形美观、大小均匀、汤色鲜绿、浸出物浓度高且耐冲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索绿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自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直至西晋后期才发展成为民间的普通饮料,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也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种类位居世界第一,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
传统工艺制作的绿茶由于设备落后,工艺难操控,茶叶的原料浪费巨大,高品质的茶叶不足30%,制作的茶叶多为饼茶、碎茶和颗粒茶,外形成团曲状,大小不一,茶叶冲泡时质地轻飘,汤色浑浊,水浸出物浓度较低,很难满足高品质消费人群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利用率高、茶叶品质好、浸出物浓度高的条索绿茶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条索绿茶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步骤1,采摘:混采春季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的茶鲜叶;
步骤2,去杂:去除老叶、黄叶、红梗以及附着杂物;
步骤3,摊凉:将去杂后的茶鲜叶摊铺在竹匾内,摊凉2-3小时,每隔15分钟翻动一次;
步骤4,杀青:将摊凉好的茶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时间为5-8分钟,温度为77-85℃;
步骤5,振筛:将杀青成型的茶叶进行高频振筛,使茶叶内部结构紧实,外型饱满、光亮;
步骤6,烘焙:采用烘炒机将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4%以下。
具体地,所述步骤3中,摊凉后茶鲜叶的含水量降至45-48%。
具体地,所述步骤4中,杀青后茶叶形成细致卷曲、黄中缀绿的条索状,含水量降至15-20%。
具体地,所述步骤6中,烘炒温度设置在120-140℃之间,每10-20秒翻炒一次。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茶鲜叶的混采,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采摘成本;该工艺生产的茶叶外形美观、大小均匀、汤色鲜绿、浸出物浓度高且耐冲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条索绿茶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步骤1,采摘:混采春季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的茶鲜叶;
步骤2,去杂:去除老叶、黄叶、红梗以及附着杂物;
步骤3,摊凉:将去杂后的茶鲜叶摊铺在竹匾内,摊凉2小时,每隔15分钟翻动一次,摊凉后茶鲜叶的含水量降至45%;
步骤4,杀青:将摊凉好的茶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时间为5分钟,温度为77℃,杀青后茶叶形成细致卷曲、黄中缀绿的条索状,含水量降至20%;
步骤5,振筛:将杀青成型的茶叶进行高频振筛,使茶叶内部结构紧实,外型饱满、光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珍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珍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9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型绿茶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能够提升美容养颜作用的保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