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科用皮肤涂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9055.1 | 申请日: | 201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7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敏;王少青;黄青敏;孙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458030 河南省鹤壁市淇***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皮肤 装置 | ||
本发明及一种外科用皮肤涂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涂药方法效率低,浪费量大,卫生度不高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壳体,壳体分为上药液腔和隔离腔,药液腔和隔离腔之间连接有进液管,隔离腔底部安装有多个出液管,出液管内安装有出液头,出液头和出液管锥面配合,出液头上端封闭且其锥面上开有第一通孔,出液头下端安装有滚珠,滚珠的球面上开有槽,隔离腔内安装有活塞,活塞上方安装有压簧,压簧上端设有压板,压板上表面连接有丝杆,杆上套有固定的螺母,药液腔内安装有套在压簧外的隔离套;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拉杆,拉杆上端穿过压簧、压板和丝杆伸出壳体外;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外科用皮肤涂药装置。
背景技术
涂药是外科非常普遍的一种医护工作,对患有皮肤疾病或体表有伤口的患者,通常需要定时涂抹消毒药物或治疗药物,最常见的涂药方法还是通过棉签或药棉等蘸取药液在患处涂药,此种方法效率慢,不易涂抹均匀,涂药过程中药液容易滴落,而且蘸药时容器内的药液容易污染;现有技术中,虽然有用于体表涂药的涂药装置,但均是先将药液撒布在海绵等具有吸附性质的材料上,然后在通过此材料将药液涂在患处,用此类装置涂药,会有大量的药液吸附在海绵上,造成药液的浪费,而且,使用过后残留在材料内的药液不容易清洗,材料不容易沥干,加上此类吸附性材料均为疏松多孔材质,细菌和灰尘很容易吸附并积聚在其内,滋生细菌和病毒,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虽然现在也存在一些走珠排药原理的装置,如申请号2016207727276的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走珠式皮肤科涂药器,但此类装置均是利用滚动过程中表面沾取药液涂布在患者皮肤上,属于被动出药,出药慢且出药量和出药速度不可控。
因此,设计一种清洁卫生、节约药液的涂药装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科用皮肤涂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涂药方法效率低,浪费量大,卫生度不高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科用皮肤涂药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水平隔板,水平隔板将壳体分为上部的药液腔和下部的隔离腔,药液腔底部和隔离腔底部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设有开关阀,隔离腔底部安装有多个出液管,出液管下端位于壳体外,出液管下端为小端朝下的锥管状,每个出液管内均安装有一个出液头,出液头可在出液管内上下滑动,出液头上端为小端朝下的锥管状且置于出液管内与出液管下端锥管配合,出液头上端封闭且其锥面上开有多个横向的第一通孔,出液头锥管的下端连接有竖管,竖管下端伸出出液管下管口且与出液管下管口滑动贴合,竖管下端安装有滚珠,滚珠的球面上开有多个经线槽和多个纬线槽;隔离腔内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活塞,活塞上方安装有压簧,压簧下端和活塞上表面接触,上端穿过水平隔板伸入药液腔内且其上方设有压板,压簧上端和压板下表面接触,压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直的丝杆,丝杆上端伸出药液腔外,丝杆上套有固定的螺母,药液腔内安装有套在压簧外的隔离套;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拉杆,拉杆上端穿过压簧、压板和丝杆伸出壳体外。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使用清洁卫生,使用方便,涂药效果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视图。
图2为第一通孔封闭时出液管位置的剖视放大图。
图3为第一通孔开启时出液管位置的剖视放大图。
图4为活塞处的俯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隔离腔底部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在肘关节处涂药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市人民医院,未经鹤壁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9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生棉球蘸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多功能的颈椎治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