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机构链条储存槽的安装结构以及提升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4944.9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5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山;刘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1/24 | 分类号: | G07F1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向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存槽 提升机构 自动售卖机 安装结构 链条 收纳 活动连接 出货 铰接方式 铰接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售卖机领域,公开了一种提升机构链条储存槽的安装结构,所述的提升机构安装于自动售卖机内用于出货,提升机构包括主体部分和用于收纳链条的储存槽,所述的储存槽大致呈J形,其底部铰接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一侧,其顶部活动连接于自动售卖机的内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升机构,安装于自动售卖机内用于出货,该提升机构包括主体部分和用于收纳链条的储存槽,所述储存槽通上述的安装结构进行安装。由于储存槽的底部与提升机构的主体部分采用铰接方式连接,且储存槽的顶部又是活动连接的,因此当所述的主体部分水平移动时,可以带动储存槽随之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售卖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储货机构使用的用于出货的提升机构以及安装有该提升机构的自动售卖机。
背景技术
自动售卖机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自动售卖机具有多种商品储货机构,可分为螺旋弹簧式货道、履带式货道、蛇形货道、竖直货道。
其中,螺旋弹簧式货道和履带式货道是一种将商品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储货机构,并通过由电机驱动的螺旋弹簧或履带将商品逐一送至出货口。蛇形货道和竖直货道是一种将商品在竖直方向上呈蛇形或直线排列的储货机构,并依靠重力使商品逐一下落至出货口。
上述商品储货机构的特点是将商品沿单一方向进行排列,但是这种排列方式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导致储货机构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尺寸过大,不利于应用在自主移动式售货机器人上。而且,螺旋弹簧和履带式货道可靠性较差,在送货过程中易发生卡货现象。而重力下落式机构导致自动售卖机出货口位置较低,需要弯腰取货,消费体验较差。另外,上述出货方式也不能售卖玻璃等易碎包装商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自动售卖机的商品储货机构以及其他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对现有的自动售卖机进行改进时,一方面,力求设计出一种出货口位于机器顶部的自动售卖机,以提升消费体验,无需弯腰取货,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储货机构的空间利用率,设计出一种内外分层的盘式储货机构,货物13呈环形布置在该储货机构内层和外层的储物格113内,参见图7和图8,当需要出货时,可以选择某一储物格113内的货物13将其托起并提升至机器顶部的出货口。
基于上述改进,为使货物能够被提升至机器顶部的出货口,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提升机构,参见图1-图3,该提升机构的主体部分包括壳体40、以及收纳于壳体40中或者与壳体40相对固定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商品托架10;其中,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商品托架10在高度方向上移动,商品托架10则通过自身的移动将盘式储货机构中的货物向上托起并送至顶部的出货口,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壳体40、商品托架10以及第一驱动组件沿着水平导轨50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使得商品托架10可以选择性的对准盘式储货机构的内层或外层。其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01、链盘202和链条203,第一电机201带动链盘202转动,链盘202的转动带动链条203移动,链条203的移动再带动与链条203相对固定的商品托架10在高度方向上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将盘式储货机构中的货物托起并送至顶部的出货口;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601和由该第二电机601带动的第一齿轮602,第二电机601与的商品托架10相对固定,第一齿轮602与固定于水平导轨501下方的齿条70相啮合,由此,第二电机601转动时,可藉由第一齿轮602与齿条70的配合关系带动提升机构的主体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使得商品托架10可以选择性的对准盘式储货机构的内层或外层。
在上述提升机构中,由于链条203的长度较长,因此需要设计一个专门用于收纳暂时不用的链条203的储存槽。而由于提升机构的主体部分是可以沿着导轨50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因此为了保证储存槽与主体部分的衔接性,就需要保证储存槽能够随着主体部分的移动而移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49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