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力控制系统网络监管的服务总线调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4372.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成;詹雄;马晓;高明慧;张志军;卢楷;李靖峰;崔亮亮;赵航;刘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 代理人: | 陈曦;陈丽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总线 电力控制系统 树形结构 服务 电力调度通信 本级节点 服务代理 服务器端 目的节点 网络监管 客户端 调度 服务注册 遍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控制系统网络监管的服务总线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电力控制系统中的各级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之间的关系,建立树形结构;在树形结构的每个节点上,服务代理通过服务总线进行服务注册;当客户端通过服务总线请求某种服务时,判断服务是否在本级节点,如果服务不在本级节点,通过服务总线遍历树形结构找到服务所在的目的节点,通过目的节点的服务代理提供跨级服务。该方法使得客户端不用关心服务器端所在的地址,直接使用服务名称等方式在服务器端查阅即可。这样,不同级别的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可以实现跨级别的服务调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务总线调度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控制系统网络监管的服务总线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访问电力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监管平台的各个服务。为了及时准确地寻找到相关服务,并缓解大量访问时平台服务程序的压力,需要着重研究服务发现技术与负载均衡技术。
但是,目前通用的服务发现技术与负载均衡技术大多只考虑互联网与局域网内部两个网段的情况。例如,在申请号为201410085224.7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供一种网络服务代理方法,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在外部网络服务(Web service)和内部网络服务(Webservice)之间交互信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现有技术可以简单地实现互联网中的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实现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的物理隔离,但是并不能满足电力控制系统由于自身网络架构特点而对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的需求。
由于全国性的电力控制系统的网络架构十分复杂,有横向隔离与纵向加密等隔离方法,与互联网架构有很大差异。各地的电力调度数据网之间并非直接网络可达,甚至需要多级跳转才可访问,所以互联网中常见的服务总线与服务代理机制并不能适应复杂的网络结构要求。具体存在如下问题:
1.不能支持全国性的电力控制系统中复杂多网段的网络架构;
2.使用老旧不安全的http明文协议,无法保证电网调度系统的安全性;
3.频繁使用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库连接池,导致操作系统满载甚至超负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力控制系统网络监管的服务总线调度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力控制系统网络监管的服务总线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电力控制系统中的各级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之间的关系,建立树形结构;
在树形结构的每个节点上,服务代理通过服务总线进行服务注册;
当客户端通过服务总线请求某种服务时,判断服务是否在本级节点,如果服务不在本级节点,通过服务总线遍历树形结构找到服务所在的目的节点,通过所述目的节点的服务代理提供跨级服务。
其中较优地,如果服务不在本级节点,进行跨级调阅服务;在每级节点均通过代理服务转发服务请求,通过负载均衡获取代理服务的子通道进行转发服务。
其中较优地,判断客户端请求的服务是否在本级节点,如果所述请求的服务在本级节点,采用本级调阅提供服务。所述本级调阅包括采用服务代理通过服务总线调取服务,也包括通过服务总线直接调取服务。
其中较优地,如果请求的服务在本级节点,通过服务总线直接调取服务,包括如下步骤:
客户端通过服务总线请求服务;
服务总线将请求发送到命名服务器进行名称解析;
将名称解析出的服务的IP地址进行类别判断,如果IP地址类型为服务器地址,则根据IP地址直接获取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43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