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磨床双联涨紧自定心机构夹具及其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3675.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4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汪铁云;余涛;叶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B24B2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磨床 双联涨紧 定心 机构 夹具 及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磨床双联涨紧自定心机构夹具及其磨床,其包括带有阶梯孔的夹具本体,阶梯孔内设置有第一辅助楔紧机构和第二辅助楔紧机构,第二辅助楔紧机构滑动套装于第一辅助楔紧机构的外侧,第二辅助楔紧机构滑动配合安装于阶梯孔内;夹具本体设置有第一楔形涨块组、第二楔形涨块组和工件涨紧套,第一楔形涨块组与第一辅助楔紧机构楔形配合,第二楔形涨块组与第二辅助楔紧机构楔形配合,第一楔形涨块组和第二楔形涨块组的外周面与工件涨紧套的内壁相配合。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磨床高精度定位、高效率生产,有效控制了传统断电、断气、断液压对设备及工件破坏的风险,通过夹具气检装置对工件及设备起到了自我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磨床双联动涨紧自定心机构夹具,属于磨床高精度磨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精度双联动涨紧自定心夹紧机构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动系统中,轮毂与轴承及制动盘的配合、定位设计精度比较高,且轮毂与轴承配合表面区域又有较高的形状位置精度要求,是轮毂加工的一大问题。采用金刚滚轮修磨成型砂轮保证工件加工表面的形状位置精度,这就需要工件在磨床中能准确定位,且要确保工件在磨削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设备、工件、人员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虽然具有多种用于磨床高精度的加工夹具,但是这些夹具普遍采用弹性涨套结构设计,定位准确性差、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很多不客观的因素容易产生对设备及工件的破坏,极大地延长了加工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精度磨床双联动涨紧自定心机构夹具,在磨床上实现双联动涨紧自动定心夹紧机构,定位精度高,夹紧稳定可靠,确保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而且极大提高产品精度和效率。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断电、断气、断液压的故障产生对设备及工件破坏的风险,同时通过夹具气检装置对工件及设备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这样一种用于滤波器的空腔混合介质谐振结构,其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为阶梯轴状,所述夹具本体的一端连接有法兰,另一端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夹具本体的中间设置有沿其轴向布置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同轴设置有第一辅助楔紧机构和第二辅助楔紧机构,所述第二辅助楔紧机构滑动套装于所述第一辅助楔紧机构的外侧,所述第二辅助楔紧机构滑动配合安装于所述阶梯孔内;所述夹具本体靠近限位螺母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一楔形涨块组、第二楔形涨块组和工件涨紧套,所述第一楔形涨块组和所述第二楔形涨块组均沿夹具本体的周向布置且可沿夹具本体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楔形涨块组与所述第一辅助楔紧机构楔形配合,所述第二楔形涨块组与所述第二辅助楔紧机构楔形配合,所述工件涨紧套套装于所述夹具本体端部,所述第一楔形涨块组和所述第二楔形涨块组的外周面与所述工件涨紧套的内壁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辅助楔紧机构包括调整锁紧螺母、双头螺杆、第一拉杆和第一碟形弹簧,所述调整锁紧螺母为中空阶梯轴状,所述第一拉杆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楔形涨块组配合的楔面;所述双头螺杆一端与所述调整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螺纹连接,所述调整锁紧螺母与所述法兰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套装于所述调整锁紧螺母上且一端与所述阶梯孔的端面贴合,另一端与所述调整锁紧螺母的端面贴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调整锁紧螺母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拉杆安装位置的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辅助楔紧机构包括第二拉杆和第二碟形弹簧,所述第二拉杆为中空阶梯轴状,所述第二拉杆的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楔形涨块组配合的楔面;所述第二拉杆滑动配合套装在所述第一辅助楔紧机构的双头螺杆上,所述第二碟形弹簧套装于所述第二拉杆上且一端与所述阶梯孔的端面贴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的端面贴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阶梯孔包括供第一碟形弹簧安装的第一通孔、供第二碟形弹簧安装的第二通孔和供第二拉杆安装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3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