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底盘后悬零件装配模拟检测工装及检测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3101.7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2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韦友超;韦宝侣;赵亮;韦春州;刘丽娜;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B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玉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悬 工装 装配 汽车底盘 检测分析 零件制造 零件装配 模拟检测 装配过程 底盘 检测 分析对比 公差优化 检测设备 零件功能 偏差累积 行驶性能 制造偏差 装配工装 公差 贡献度 合格性 总成件 整车 测量 检验 | ||
一种汽车底盘后悬零件装配模拟检测工装及检测分析方法,本发明的检测工装,利用检测台上装配工装并通过检测设备对装配后工装公差进行测量,通过此工装实现对汽车底盘后悬各零件功能尺寸制造偏差以及总成件功能尺寸等参数的检测,检验底盘后悬的合格性,同时对底盘后悬装配过程中的偏差累积现象进行模拟,分析对比零件制造偏差在装配过程中的累积效应对装配后后悬总成功能尺寸的影响,得出各零件制造偏差对最终装配偏差的贡献度关系,从而为零件的公差优化提供指导,提高后悬装配的精度,提升整车的行驶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零部件组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底盘后悬装置过程零件偏差累积的模拟检测工装及检测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对于底盘的尺寸精度控制大多从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入手,以底盘后悬挂系统为例,由后悬减震器、减震弹簧基座、扭转横梁、纵向摆臂等零件构成,在进行尺寸精度控制时,汽车厂商对这些零件的制造公差提出设计要求,即零件的制造偏差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可以进行后悬的装配,有时考虑到制造的成本,零件的公差值会设计得比较宽松。当将这些带有制造偏差的零件装配成后悬总成的过程中,偏差累积是无法避免的,偏差的累积可能会导致最终装配后后悬总成的功能尺寸等参数超差,而这种超差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是无法进行有效管控的,也没有专门的检测装置检验装配总成件的合格性,并对这种超差问题进行深入的检测分析。
存在以下问题:
汽车底盘件的制造和装配是汽车整体制造装配环节中的重要的一环。汽车底盘组装了汽车行进所需要的装置,由传动系、悬挂系统、转向系、制动系和行驶系等组成,外形复杂,零部件多,致使底盘在装配过程中易出现零件的偏差累积,使得底盘总成功能尺寸等参数出现超差问题,导致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转向性能和安全性能等行驶性能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底盘和车身地板匹配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底盘后悬装置过程零件偏差累积的模拟检测工装及检测分析方法,旨在解决:
1. 通过此工装实现对汽车底盘后悬各零件功能尺寸制造偏差以及总成件功能尺寸等参数的检测,对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的偏差累积现象进行模拟,检验底盘后悬的合格性。其中所述偏差累积的模拟指的是将含有制造偏差的零件按照实际装配顺序装在检测工装上,通过装配过程的模拟完成对零件偏差累积过程的模拟。
2.分析零件制造偏差在装配过程中的累积效应对装配后后悬总成功能尺寸的影响,得出各零件制造偏差对最终装配偏差的贡献度关系,从而为零件的公差优化提供指导,提高后悬装配的精度,提升整车的行驶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汽车底盘后悬装置过程零件偏差累积的模拟检测工装及检测分析方法,包括步骤:
一种汽车底盘后悬零件装配模拟检测分析方法,包括步骤:
S01.在画图软件环境中建立汽车底盘后悬和检测工装的模型;
S02.在画图软件环境中提取出底盘后悬上各安装点理论位置数据;
S03.将检测台框架放置在底座平台上,通过框架连接板、定位销和螺栓进行框架在平台上的定位和固定;
S04.借助辅助测量设备、框架底部的高精度连接板以及框架上分布的多个主控定位块,创建框架坐标系,并使该坐标系和画图软件数模中的理论坐标系重合,作为后续检测的全局坐标系;
S05.根据第二步得出的底盘后悬与车身匹配的安装点的位置坐标信息,借助辅助测量设备,将后悬安装点连接模块固定在框架上的相应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3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