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词网络的中文疾病诊断的智能编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2963.8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2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本文;赵蕾;段珂;任永超;邹智超;罗世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软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长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06F16/332;G06F40/284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词 网络 中文 疾病诊断 智能 编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分词网络的中文疾病诊断的智能编码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中文疾病诊断名称;步骤2,将中文疾病诊断名称与动态扩充分词网络进行适配,从中文疾病诊断名称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将提取的关键信息组成关键词组;步骤3,将关键词组与词组编码映射表进行适配并输出未匹配的结果或ICD编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统一了医疗病案数据在异构条件下的标准编码,进而为医疗质量和医保基金的管理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标准化支撑,推动我国临床医学实践的逐步标准化和规范化。2、通过本方法,可以自动完成ICD编码工作,无需人工参与,具有编码速度高、成本低、正确率高等优点。3、统一的标准ICD编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分词网络的中文疾病诊断的智能编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是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它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ICD使得疾病名称标准化、格式化。这是医学信息化、医院信息管理等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基础。中文医学术语的标准化建设大大落后于西文医学术语的标准化,我国的医学术语标准化进程是从大量引进和翻译国际标准开始的。ICD-10中文版被国家卫计委指定为临床诊断、疾病类术语的通用标准。
然而,由于疾病覆盖范围广,种类繁多,命名十分复杂。在疾病上报、病案统计管理和医保报销等工作中,国内各医疗机构对疾病编码使用存在较大差异,各自在WHO提供的国际标准ICD编码上进行了本地化修改,导致编码多源异构、存在缺失和难以统一的问题。因此需要构建一种中文疾病诊断信息的智能编码方法,可自动将不同医疗机构的不同中文疾病诊断信息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标准化为通用标准的ICD编码,进而为医疗质量和医保基金的管理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标准化支撑,使得ICD疾病信息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可以反映国家卫生状况,也是医学科研和教学的工具和资料。
申请号为:201510496513.0,名称为:一种自动化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方法及系统,主要是基于标准术语库和扩充术语库,查找与待编码名称相匹配的标准术语或扩充术语,并将匹配成功的标准术语或扩充术语的编码,确定为待编码名称的编码;其中,标准术语是所要参考的ICD版本中包含的各个疾病术语,扩充术语是标准术语的俗称、别称或缩略语,或标准术语的子类疾病术语,或新产生的疾病术语。
上述专利文献主要是研究术语的属种关系,当扩充术语为任意一个标准术语的子类疾病术语或新产生的疾病术语时,将与该扩充术语的属种关系最接近的标准术语的编码赋予该扩充术语。而我们的方法在于首先构建起分词网络,基于构建的分词网络对输入的中文诊断名称进行适配,从诊断名称中提取关键信息,得到症状、部位、病因及其他四个部分组成的关键词组合,再匹配预先构建的“词组合与编码映射表”,经过精确匹配或是模糊匹配,得到中文名称对应的最终ICD编码;并不关心这些术语之间的从属关系,单纯集中于对自然语言的处理。
申请号为:201610571791.2,名称为:基于编码智能适配的诊断相关分组方法及系统,其适配的主要目的是将编码统一为病例分组系统能够识别的国际标准诊断编码(ICD-10-CM)和手术操作编码(ICD-10-PCS),提高病例分组系统的适应性;而我们的技术适配的宽度更广、深度更深,可以将任意中文诊断名称和手术操作名称分别适配到特定版本的ICD诊断编码和ICD手术操作编码,以解决医院编码多源异构、缺失和标准不统一,有利于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另外,两者适配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异。上述专利文献适配时需借助“区块”,即需借助输入的原诊断编码,而我们的技术不需要借助原来的编码来进行适配,完全基于诊断中文名称分词后提取关键信息,再进行精确匹配或是模糊匹配。本技术方案同样是上述专利文献在应用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此外,我们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医院病案科的编码对码工作,如把以前使用的ICD版本对应到最新的ICD版本,能够提高对码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软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长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软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长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9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