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薄膜印刷用电晕辊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2662.5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2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戴百艺;陈旭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鑫华冠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1/00 | 分类号: | B29C71/00;B29L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薄膜 印刷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塑料薄膜印刷用电晕辊。
背景技术
为满足复合包装、印刷和涂敷等用途的聚丙烯薄膜加工的需要,BOPP薄膜必须经过表面处理,表面处理的方法有两种:火焰处理和电晕处理,其中以电晕处理最为普遍。
电晕处理的原理就是在电极上施加高频电压,使电极相邻的薄膜处理面的空气电离放电,气体电离的高能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快速冲击运行中的薄膜,使表层分子链的化学键断裂而降解。而在其工作过程中处于聚丙烯薄膜下方起到支撑及夹持运转作用的电晕辊的绝缘性能对电晕处理的效果至为重要。
目前采用的电晕辊有两种,一种是硅胶辊,以其价格低廉而受到广泛应用,但是硅胶辊在高压的冲击下很容易老化变形,其使用寿命较短。另一种是陶瓷辊,使用陶瓷材料作为电晕辊的主要成分,其绝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但是由于其材料的原因,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其表面上的塑料薄膜容易被烧毁损坏,因此,急需要一款可实现冷却效果的塑料薄膜印刷用电晕辊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实现对辊体的冷却效果的塑料薄膜印刷用电晕辊,旨在改善现有的陶瓷电晕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将塑料薄膜烧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塑料薄膜印刷用电晕辊,包括陶瓷辊体,所述陶瓷辊体内开设有用以连接冷却水的冷却水路;所述陶瓷辊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水路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水路包括均沿所述陶瓷辊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外圈冷却腔、内圈输水腔和若干个连通外圈冷却腔和内圈输水腔的导水通路,且所述外圈冷却腔、所述导水通路和所述内圈输水腔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内圈输水腔在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圆形状,所述内圈输水腔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内圈输水腔沿周向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导水通路,且每个所述导水通路沿所述内圈输水腔径向分布;所述外圈冷却腔在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电晕辊旋转时,冷却水在离心力作用下由所述内圈输水腔通过所述导水通路流入所述外圈冷却腔以实现对所述陶瓷辊体侧面的冷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圈输水腔内进一步固定设置有一导向辊体;所述导向辊体的直径值与所述内圈输水腔的内径值相等;所述导向辊体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圈输水腔两端保持间距。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圈输水腔、所述外圈冷却腔分别与所述陶瓷辊体同轴分布。
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外圈冷却腔、所述内圈输水腔和所述导水通路在所述陶瓷辊体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陶瓷辊体的长度的比值为d,其中d的值为0.8~0.9。
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外圈冷却腔与所述陶瓷辊体的侧面的间距为r,其中r的值为2mm~5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圈输水腔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导水通路;所述导水通路的数量为六个。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通路在所述内圈输水腔的周向方向上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小。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内进一步套设有密封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口外固定套设有一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外部设置有一与其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旋转电机进行驱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陶瓷辊体由陶瓷粉挤压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塑料薄膜印刷用电晕辊整体采用陶瓷辊体结合冷却水路的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在辊体旋转时,冷却水在离心力作用下由所述内圈输水腔通过所述导水通路流入所述外圈冷却腔以实现对所述陶瓷辊体侧面的冷却作用,冷却效果好且功能易行。
2.本发明一种塑料薄膜印刷用电晕辊加入了导向辊体后其导向辊体可以配合冷却水路形成一条唯一的导向水路,在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所述内腔输水腔后,由于导向辊体的阻挡和水压的作用下,冷却水沿各条导水通路向外做离心运动,然后在外圈冷却腔的导向下做沿陶瓷辊体长度方向上的流动,以实现对陶瓷辊体整个侧面的冷却,通过简单的导向辊体的结构却实现了意想不到的冷却效果,能有效实现对电晕辊的降温冷却,确保塑料薄膜不被烧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鑫华冠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鑫华冠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6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品瞬间接触凉感性能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无线智能监测线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