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U盘交互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数据采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2512.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1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唐学峰;胡鑫;俞小露;张立树;杨阳;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2 | 分类号: | G01V1/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韩燕,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交互 存储 地震仪 数据 采集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仪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U盘交互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数据采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是一种自主式节点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采样数据存储在采集站中,施工结束后,将采集站中存储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导出,再根据需求合成最终需要的地震数据。由于无缆存储式地震仪连续工作时间长,故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设备,目前在无缆存储式地震仪中采用的存储设备有Flash存储芯片、硬盘、插拔的SD、CF卡、U盘。
由于Flash存储芯片通常是焊接在电路板上,故在数据采集使用中无法进行更换,只能通过外界设备从Flash存储芯片中导出数据。一方面,导出操作流程不便于野外施工,另一方面,Flash存储芯片容量有限且价格昂贵,故不利于作为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硬盘虽然存储容量大,但功耗大,且硬盘在写入数据时转速很高,这时施工现场不经意的振动和冲击都有可能引起硬盘的磁道损坏,磁头失效,造成无法继续存储数据或者损坏,故可靠性差。常用的SD、CF内存卡很薄,强度较差,重要的是:内存卡的“金手指”外露,容易被静电击穿,使用时必须格外注意,这不利于野外恶劣环境下使用。而U盘无上述显著弊端,且存储容量大,用户可灵活的选择不同存储容量的U盘,USB2.0规范的传输速率为480 Mbps,满足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的数据存储速率要求。另一方面,由于U盘基于USB接口,比具有50个引脚的基于IDE接口的CF卡更加小型化,不但计算机可通过USB接口直接读写U盘而无需转接卡,而且4个引脚的USB接口可利用密封性优越的接口引至数据采集设备外壳,做到具有很好的防水、密封效果。
目前,在现有的基于U盘存储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中,存在如下缺陷:1) USB接口在设备外壳内,用户无法更换U盘,只能通过设备外界端口从U盘中导出数据,这会让施工现场查看数据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当设备中的U盘存储满时,只能导出并清空U盘数据才能进行后续的数据采样工作,需要进行定期的导出数据工作,大数据量的导出与清空工作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在野外进行该任务时也会不便捷;2) 不支持USB热插拔功能,一方面表现在需要切断设备电源再插上U盘后设备才能识别U盘存储设备,另一方面表现在部分无缆存储式地震仪设备采用的是嵌入式Linux系统,当USB设备接入嵌入式Linux系统上的设备时,虽然操作系统内核能够检测到USB设备的插入或卸载,但应用程序却无法得到这些信息,内核和应用程序之间缺少联系,这就导致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干预来设置和配置U盘存储设备;4) 在更换U盘存储设备过程中,数据采样需中断停止,当U盘更换成功后,重新开始数据采集工作,造成更换U盘过程中数据丢失; 5) 更换U盘存储设备后,需要重新配置设备才能进行采样,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采样设置,而配置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流程通常是集合了多种采样参数设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从而给使用者造成工作障碍,不利于推广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U盘交互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数据采集装置及方法,使得设备能够自动识别、挂载U盘存储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U盘交互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有中央处理器,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指示灯模块、Flash模块、GPS模块和USB接口模块,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传感器模拟信号进行实时采集,所述的指示灯模块用于表示设备不同的工作状态,所述的Flash模块用于存储中央处理器运行所需的Linux系统文件并暂存采集数据,所述的GPS模块用于同步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采集的数据,并在实时采集数据包中添加GPS时间戳信息,所述的USB接口模块用于提供与U盘存储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指示灯模块集成于FPGA芯片中。
所述的指示灯模块包括有获取GPS信号指示灯、数据采集指示灯、U盘挂载指示灯和设备状态指示灯。
基于U盘交互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数据采集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