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快速纯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1963.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8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洪平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红涛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四通阀 过滤瓶 取样泵 取样阀 多位 依次相连 第二储液器 第一储液器 气动六通阀 纯化系统 分离柱 吸附柱 有机化学 恒定 生物化学 材料化学 反复利用 高分辨率 高灵敏度 环境分析 食品分析 无机分析 医药研究 色谱柱 收集瓶 输液量 流出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线快速纯化系统,包括第一多位取样阀、第二多位取样阀、第一气动四通阀、第二气动四通阀、气动六通阀、第一取样泵、第二取样泵、分离柱、吸附柱、第一储液器、收集瓶、第二储液器、第一过滤瓶和第二过滤瓶,所述第一储液器、取样泵、分离柱、第一气动四通阀、第二气动四通阀、吸附柱、气动六通阀依次相连,第二储液器、第二取样泵、第二气动四通阀依次相连,第一多位取样阀、第一过滤瓶、第二过滤瓶、第二多位取样阀依次相连,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速度快、色谱柱可反复利用、输液量恒定平稳、流出组分易收集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到有机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医药研究、食品分析、环境分析、无机分析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线快速纯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在线快速纯化系统。
【背景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现提出一种在线快速纯化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线快速纯化系统,能够完成对样品进行快速纯化并且分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线快速纯化系统,包括第一多位取样阀、第二多位取样阀、第一气动四通阀、第二气动四通阀、气动六通阀、第一取样泵、第二取样泵、分离柱、吸附柱、第一储液器、收集瓶、第二储液器、第一过滤瓶和第二过滤瓶,所述第一多位取样阀的1号口与第二过滤瓶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多位取样阀的公共端与吹扫气相连,所述第一多位取样阀的2号口与第一过滤瓶的出口相连,第一过滤瓶的进口与第二多位取样阀的2号位相连,所述第二过滤瓶的进口与第二多位取样阀的1号位相连,所述第二多位取样阀的公共端与气动六通阀的4号位相连,所述气动六通阀与第二气动四通阀通过吸附柱相连,所述第二气动四通阀的3号位与第一气动四通阀的3号位相连,所述分离柱的出口与第一气动四通阀相连,所述分离柱的进口与第一取样泵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取样泵的进口与第一储液器相连,所述收集瓶与第一气动四通阀相连,所述第二储液器与第二取样泵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取样泵的出口与第二气动四通阀的1号位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柱的进口与第二气动四通阀的4号位相连,所述吸附柱的出口与气动六通阀的3号位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动四通阀的1号位与收集瓶相连,所述第一气动四通阀的4号位与分离柱的出口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多位取样阀、第二多位取样阀、第一气动四通阀、第二气动四通阀、气动六通阀、第一取样泵、第二取样泵、分离柱、吸附柱、第一储液器、收集瓶、第二储液器、第一过滤瓶和第二过滤瓶等的配合,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完成对在线快速纯化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速度快、色谱柱可反复利用,流出组分易收集等优点。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在线快速纯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洪平,未经徐洪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1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