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口管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1826.2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3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宋赛;项捷;黄玮;项洪波;裴红燕;杨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310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代码 后端应用 前端应用 测试环境 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接口测试 接口管理 同一接口 接口一致性 侦测 管理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管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前端项目的源代码和至少一个后端项目的源代码,每一前端项目的源代码包括前端源代码和前端应用的接口的源代码,前端应用的接口具有对应的版本号,每一后端项目的源代码包括后端源代码和后端应用的接口的源代码,后端应用的接口具有对应的版本号;侦测前端应用的接口的版本号以及后端应用的接口的版本号;将接口的版本号一致的前端项目的源代码和后端项目的源代码置于同一接口测试环境进行接口测试。所述方法将接口的版本号一致的前端项目的源代码和后端项目的源代码置于同一接口测试环境进行接口测试,实现成接口一致性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接口管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前后端分离开发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软件开发实践,推行系统按分层模式开发。用户交互部分,即前端部分由独立的团队与技术独立开发;业务实现与数据管理,即后端部分由另外独立的团队与技术独立开发:前端与后端通过事先约定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部署管理,也可以分别独立部署和管理;除了接口发生变动会产生全局的影响,其它情况下,前端发生了变化不影响后端,后端的发生了变化也不影响前端;通过这种关注点的隔离,能将系统变动的影响降到最小,并能保证各自独立演化,十分切合目前多终端开发、微服务开发的模型与模式。
其中,使用前后端分离方式进行开发时,关键的核心是对接口进行定义、实现与管理,更确切地说,前后端开发的管理是对接口的管理。
现有技术的接口管理主要有两种:
方案一:人工文档化管理
由接口的设计人员将要使用和实现的接口记录在某一文档上,或使用word文档,或使用excel,或使用md格式文本文件等;然后将此文档复制给分发到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根据此文档进行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的接口配置。
该方案的缺点是不能适应变化,若接口设计人员修改了接口内容,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不能及时达成一致,导致前后端的接口版本使用不一致,将影响后续的前后端的联调。
方案二:接口平台文档化管理
接口的设计人员使用某一个接口平台,用以设计和定义接口,前后端开发人员同时也使用此平台获得接口定义,分别实现或使用接口。
该方案解决了人工分发接口的劳力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接口一致性的问题,在前后端的联调时出现bug(漏洞),从而延长联调时间和开发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管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管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前端项目的源代码和至少一个后端项目的源代码,每一前端项目的源代码包括前端源代码和前端应用的接口的源代码,前端应用的接口具有对应的版本号,每一后端项目的源代码包括后端源代码和后端应用的接口的源代码,后端应用的接口具有对应的版本号;
侦测前端应用的接口的版本号以及后端应用的接口的版本号;
将接口的版本号一致的前端项目的源代码和后端项目的源代码置于同一接口测试环境,进行接口测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管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前端项目的源代码和至少一个后端项目的源代码,每一前端项目的源代码包括前端源代码和前端应用的接口的源代码,前端应用的接口具有对应的版本号,每一后端项目的源代码包括后端源代码和后端应用的接口的源代码,后端应用的接口具有对应的版本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1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