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的生物脱氮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1413.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瑞敏;胡国威;刘欣;黄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佳境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智英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好氧区 缺氧区 低碳氮比 二级好氧 印染废水 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生物脱氮系统 沉淀池 好氧 缺氧 硝化液回流管 废水处理 管道连接 曝气装置 碳源利用 脱氮效率 运行费用 脱氮 污泥 | ||
1.一种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生物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缺氧/三级好氧MBBR反应器和沉淀池,所述缺氧/三级好氧MBBR反应器包括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和三级好氧区,水依次经过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和三级好氧区;所述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与缺氧区连接,所述沉淀池与三级好氧区连接;所述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以及三级好氧区底部均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缺氧区与三级好氧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为硝化液回流管,该管道上设有硝化液回流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生物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内部由隔板分隔成多个反应格室,隔板的顶端与反应器主体的顶板之间留有空隙,从第2反应格室起,每个反应格室都设有一个折流板,将其分为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反应室,所述折流板的上部与反应器主体的顶板相连,折流板的下部与反应器主体的底板之间留有空隙,第1反应格室下部设有进水口,最后一个反应格室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上向流反应室包括填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生物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的上部为垂直板,下部向上向流反应室方向弯折一角度;所述下向流室的宽度小于上向流反应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生物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还包括污泥内循环泵,所述污泥内循环泵通过管道将最后一个反应格室的污泥回流至第1反应格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生物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底部与三级好氧区中上部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缺氧区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穿孔曝气管,所述穿孔曝气管与鼓风机连接;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泥口,顶端设有总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生物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向流反应室包括填料层,所述填料层为组合填料;
所述填料层设置在上向流反应室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生物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填料为塑料环上负载着维纶丝的组合双环填料;所述填料层的填充率为20%~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生物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内设聚氨酯立方体填料;所述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与三级好氧区内均设聚丙烯环形悬浮填料。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高含氮、低碳氮比印染废水生物脱氮系统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接种含厌氧细菌的污泥,对污泥进行常规驯化,使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快速启动;在缺氧/三级好氧MBBR反应器中接种污泥进行挂膜,驯化培养,使缺氧/三级好氧MBBR反应器快速启动;
(2)将印染废水送入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进行预处理;
(3)经过预处理的废水依次进入缺氧/三级好氧MBBR反应器中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三级好氧区,再进入沉淀池;在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利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出水中的有效碳源和好氧区硝化液回流的硝态氮进行反硝化脱氮;在好氧区,异养菌和硝化菌完成有机物的去除和硝化反应;三级好氧区中上部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区前端;三级好氧区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净水通过出水口排出,沉淀池的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排泥口排放;
所述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8~10h,污泥内循环回流比为30~50%;所述缺氧/三级好氧MBBR反应器总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2~16h,硝化液回流比为100~300%;所述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以及三级好氧区的溶解氧浓度分别控在1.0~1.5、2.0~2.5、3.0~3.5mg/L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2~4h,采用间歇排泥方式,每3-5d排泥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佳境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佳境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14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