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主动脉夹层的标志物及标志物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1104.7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1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马翔;成娜;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志物 主动脉夹层 种检测 评估 统计学软件 工作特征 医药学 准确度 灵敏度 血清学 分析 绘制 诊断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医药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主动脉夹层的标志物及标志物评估方法,检测主动脉夹层的标志物为:MMP‑9+D‑Dimer+ET‑1+Calponi;评估方法包括:采用ELISA技术,将所选的MMP‑9+D‑Dimer+ET‑1+Calponi标志物进行血清学分析;绘制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本发明中,ET‑1、D‑Dimer、MMP‑9三项指标的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8.6%、98.7%、97.1%,其灵敏度为80.0%、81.7%、81.7%,其诊断准确度也较高为86.4%、87.5%、87.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主动脉夹层的标志物及标志物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主动脉夹层属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一类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结合目前的分析发现,AAD的发生机制主要是主动脉血管壁出现突发的致命性病理变化,管壁的局部破损使血液在极高的压力作用下进入主动脉内膜并累及中层,进而造成内膜与中层之间的夹层。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突发的撕裂样胸背部疼痛。发病初期,多数患者因夹层病变较重,导致主动脉外膜破裂死亡。此外,由于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形成,部分患者会随着病程的发展及分支血管的受累,逐步影响机体的血流供应,进而出现多器官的血供受限,严重者可在短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依据主动脉夹层初发后(主要以患者出现临床表现开始)所经历时间的变化,2014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将其分为:急性期(2周以内),亚急性期(2周至3个月),慢性期(3个月以上)。其中,急性期主动脉夹层死亡风险极高在发病初期的24小时内,每延误1小时死亡风险增加1%,1周内死亡率高达50%以上。伴随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疾病谱的改变,我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面对如此凶险的疾病,临床上的治疗方法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日趋成熟的血管腔内介入封堵技术及外科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
但实施上述治疗方案的前提条件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进而指导临床医师在短期内制定及时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策略,最终降低AAD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结合目前较为经典的早期诊断方法,同样作为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近年来由于其早期诊断的水平不断提高,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的广泛应用,加之冠状动脉溶栓治疗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日趋成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住院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AAD的住院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因此,对于临床表现为胸背部剧烈疼痛,首诊不排除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急需构建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快速床旁诊断方法。
目前临床上对于胸背部疼痛疑似AAD的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主要是为初步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做出鉴别诊断,尚不能达到确诊的目的。现今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对AA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技术。X线胸片能发现异常的主动脉轮廓,主动脉壁的分离或扩大,纵膈的改变等,故可用于诊断部分表型较为明显的主动脉夹层,且该项检查可在床旁完成,故而作为入院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由于其灵敏度及特异度不高,且干扰因素较多,易漏诊等不足,X线胸片尚不能作为诊断AAD的决定性证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的应用可明确诊断AAD,但其准备条件严格,操作时易引起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夹层破裂风险,故临床上未将其作为常规检查。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主动脉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作为AAD诊断的金标准而被广泛应用。然而,主动脉CTA需要三维数据成像,期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利于AAD的早期诊断。由于频繁搬运及扫描时间长的缺点,MRA检查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诊患者尚存较大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11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