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0966.8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5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吕鑫;陈娟;曾涛;周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金方玮;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身份 追踪 签名 认证 协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系统初始化:密钥生成及参数选择;步骤二,签名生成与验证:用户生成环签名,接收者验证签名的有效性;步骤三,追踪证据生成与验证:用户生成追踪证据,验证方检验证据的合法性。本发明在实现认证安全的同时,可有效追踪签名者,并能抵御合谋攻击;由于基于抗碰撞累加器与知识签名技术生成长度固定的签名,不与环成员个数成正比,有效降低了通信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匿名认证且具备身份可追踪的方案,具体是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
背景技术
随着匿名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匿名认证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Chaum等提出了群签名技术,使得群成员可代表群生成签名,验证方只能确定签名由群内生成,而无法识别具体的签发成员。但群管理员可撤销签名成员的匿名性,限制了它的应范围。Rivest等提出了环签名技术,它是一种简化的群签名,环的形成完全由用户自组,且不存在管理员,可实现成员的无条件匿名。但这种性质易于被恶意成员利用,故在某些情况下,环签名的匿名性需要被撤销。Wu等人提出了一个可自证的环签名方案,但无法抵御非诚实签名者与非签名者的合谋攻击。由于环签名方案构造简单,签名高效,特别适用于计算能力及通信能力均有限,且不具备可信第三方支持的应用环境,如Ad Hoc网络环境。本发明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本发明在保证高效认证的同时,可实现签名成员身份的可追踪。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初始化:生成密钥及选择参数;所有用户构成的环的环公钥是Y=gV,其中V=g(f(u,X));系统的公开参数为params=(t,t′,fog,H,Q,Qpub,u,Hash);
步骤二,签名生成与验证:用户生成环签名,接收者验证签名的有效性,若所有验证都成立,则输出1,表示签名出自用户所在环;否则,输出0,表示非法;用户i生成的环签名S为(ρ,U1,Π,s1,s2,s3);
步骤三,追踪证据生成与验证:当出现疑问,或是遇到恶意节点冒充环中第j个用户签名时,环用户可以自己生成追踪证据,再验证方检验证据的合法性。
前述的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生成密钥的具体步骤为:环成员i的身份号为idi,生成相应成员的私钥其中所有环成员可生成环公钥,计算则所有用户构成的环的环公钥是Y=gV,其中V=g(f(u,X))。
前述的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追踪环签名认证协议,选择参数的具体步骤为:给定一个安全参数1k,设G1是一个阶为素数p的加法循环群,G2是一个阶为p的乘法循环群,存在一个双线性对映射:e:G1×G1→G2;是一个抗碰撞的哈希函数;生成一个安全的累加器(fog),并同时产生t=(p,G1,GM,e,P),s和t′=(P,sP,K,sqP);选择H,Q∈RG1,s为系统主私钥,计算Qpub=sQ;则系统的公开参数为params=(t,t′,fog,H,Q,Qpub,u,Has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09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