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彩色水稻虫害图像识别仪消灭稻纵卷叶螟的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0528.1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3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优力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18 | 分类号: | B64D1/18;B64D2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纵卷叶螟 杀虫 水稻虫害 喷药 图像识别仪 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 液体通过 指令信息 稻纵卷叶螟幼虫 信息输入计算机 储存 螟虫 图像储存系统 植物保护 标准图像 光电吊舱 喷药雾器 输入彩色 图像输入 液体施加 前半部 识别仪 压力泵 药液管 机身 卷叶 下喷 感知 机翼 摄像机 绿叶 天线 稻田 相机 指令 调控 航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彩色水稻虫害图像识别仪消灭稻纵卷叶螟的无人机,属于农业航空植物保护新技术领域。杀灭稻纵卷叶螟的无人机的光电吊舱中的摄像机、相机将感知到的稻纵卷叶螟缀叶成苞、将绿叶吃成白叶的图像输入彩色水稻虫害图像储存系统储存,接着输入彩色水稻虫害识别仪与储存的稻纵卷叶螟虫害标准图像进行对比,识别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状况,将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信息输入计算机喷药杀虫指令信息系统;喷药杀虫指令通过喷药杀虫指令信息天线分别输入前、后压力泵,调控向杀虫生物农药液体或杀虫化学农药液体施加的压力,使杀虫生物农药液体通过机身前半部下方喷药雾器或杀虫化学农药液体通过左、右机翼下喷药液管喷向稻田杀灭稻纵卷叶螟幼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彩色水稻虫害图像识别仪消灭稻纵卷叶螟的无人机,属于农业航空植物保护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稻纵卷叶螟幼虫缀叶营巢卷成纵苞,躲藏在纵苞内取食叶片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在稻纵卷叶螟群集危害的稻田里,成片水稻的叶色由绿色变成白色,区别十分明显。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在苗期造成叶色发白,稻苗生长不正常、甚至枯死,在分蘖期减少分蘖,在拨节期缩短水稻植株,推迟水稻生育期;在抽穗到齐穗期由于虫口密度加大,剑叶咬食严重,会影响开花结实,造成空壳率提高,千粒重减少,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在中国一年发生2—9代,危害水稻的时间长,发生虫害的范围广。2003年稻纵卷叶螟全国性暴发以来,每年发生面积在3亿亩次以上,已成为中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有生物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治主要是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实际应用中以杀螟杆菌的应用最成功,杀螟杆菌是一种细菌性杀虫剂,杀虫的有效成分是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和芽孢,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菌药后,由于毒素的胃毒作用,很快就停止取食危害,同时芽孢萌发侵入体内繁殖,致使稻纵卷叶螟幼虫逐渐死亡。喷化学农药杀螟松或吡虫啉也能消灭稻纵卷叶螟幼虫,但是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杀灭稻纵卷叶螟幼虫,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无论是生物防治法还是化学防治法都要求将生物农药或是化学农药快速、均匀喷雾到稻纵卷叶螟危害的水稻田里,如果用人工背喷雾器在泥泞的稻田里一边艰难地向前行走,一边用力气打气喷药,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喷药效果差,如果用农用双翼大飞机喷洒农药,不仅飞行成本高,而且农药浪费大,由于农用双翼大飞机的飞行速度快,治虫效果也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彩色水稻虫害图像识别仪消灭稻纵卷叶螟的无人机。
2013年6月17日至23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第50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在巴黎郊区的布尔歇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等40多个国家的2215家参展商参与展览。在这届航展上,无人驾驶飞机引起各方关注,中航工业的‘翼龙’多功能无人机、欧洲六国研发的‘神经元’无人机首次展出实体机,中航工业研发负责人说:‘无人机需求非常大,这个产业刚刚起步,世界各国都想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希望展现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中国18亿亩基本农田上的低空领域是农用无人机飞行的广阔天空,适合使用低成本、高工效的无人机进行农田作业。中国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优力德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优力德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0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