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氟耐磨自润滑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0042.8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梅黎黎;朱顺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鼎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2;C08G18/32;C08G18/48;C08G18/62;C08G18/65;C08G18/67;C10M149/14;C10N30/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430057 湖北省武汉市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自润滑材料 熔点 高氟 生产成本低 异氰酸酯 有机材料 原料混合 运动粘度 多元醇 相容性 含氟 | ||
1.一种高氟耐磨自润滑材料,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以下三种原料混合制成:
熔点不高于150℃的异氰酸酯和多元醇;
熔点不高于150℃且在20℃时运动粘度为0.75~100000mm2/s含氟有机材料;
其中,所述含氟有机材料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氢被氟取代的一类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氟耐磨自润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合计70~85重量份,且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化学计量比为0.7~1.25:1;所述含氟有机材料15~3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氟耐磨自润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合计75~80重量份,且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化学计量比为0.7~1.25:1;所述含氟有机材料20~25重量份,且所述含氟有机材料在20℃的运动粘度为3~8600mm2/s。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氟耐磨自润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有机材料为烯丙基七氟丁酸酯、烯丙基七氟异丙基醚、烯丙基1H,1H-十五氟辛基醚、烯丙基五氟苯、烯丙基全氟庚酸酯、烯丙基全氟壬酸酯、烯丙基全氟辛酸酯、烯丙基四氟乙基醚和烯丙基三氟乙酸酯、双(六氟异丙基)衣康酸酯、双(六氟异丙基)马来酸酯、双(全氟辛基)衣康酸酯、双(全氟辛基)马来酸酯、双(三氟乙基)衣康酸酯、双(2,2,2-三氟乙基)马来酸酯、单全氟辛基马来酸酯、单全氟辛基衣康酸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酞胺)、2-(N-丁基全氟辛烷磺酞胺基)丙烯酸乙酯、1H,1H,7H-十二氟庚基丙烯酸酯、三氢全氟庚基丙烯酸酯、1H,1H,7H-十二氟庚基甲基丙烯酸酯、三氢全氟庚基甲基丙烯酸酯、1H,1H,11H-二十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三氢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1H,1H,11H-二十氟十一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三氢全氟十一烷基甲基丙烯酸酯、2-(N-乙基全氟辛烷磺酞胺基)丙烯酸乙酯、2-(N-乙基全氟辛烷磺酞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1H,1H,2H,2H-十七氟癸基丙烯酸酯、1H,1H,2H,2H-十七氟癸基甲基丙烯酸酯、1H,1H-七氟丁基丙烯酞胺、1H,1H-七氟丁基丙烯酸酯、1H,1H-七氟丁基甲基丙烯酞胺、1H,1H-七氟正丁基甲基丙烯酸酯、1H,1H,9H-十六氟壬基丙烯酸酯、1H,1H,9H-十六氟壬基甲基丙烯酸酯、2,2,3,4,4,4-六氟丁基丙烯酸酯、2,2,3,4,4,4-六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六氟异丙基丙烯酸酯、1H,1H,5H-八氟戊基甲基丙烯酸酯、2,2,3,3,3-五氟丙基丙烯酸酯、2,2,3,3,3-五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环己基丙烯酸甲酯、全氟环己基甲基丙烯酸甲酯、全氟庚氧基聚(丙氧基)丙烯酸酯、全氟庚氧基聚(丙氧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辛基丙烯酸酯、1H,1H-全氟辛基丙烯酸酯、1H,1H-全氟辛基甲基丙烯酸酯、六氟异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环戊烯、4-乙烯基节基六氟异丙基醚、4-乙烯基节基全氟辛酸酯、乙烯基七氟丁酸酯、乙烯基全氟庚酸酯、乙烯基全氟壬酸酯、乙烯基全氟辛酸酯、乙烯基三氟乙酸酯、六氟异丙基衣康酸酯、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1,1-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以及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1-二甲基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氟耐磨自润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亚甲基双-4,4’-环己基异氰酸酯、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己二异氰酸酯、亚丙基-1,2-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1,4-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十二烷-1,12-二异氰酸酯、环丁烷-1,3-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3-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1-异氰酸酯基-3,3,5-三甲基-5-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甲基环己烯二异氰酸酯、己二异氰酸酯的三异氰酸酯、2,4,4-三甲基-1,6-己烷二异氰酸酯的三异氰酸酯、己二异氰酸酯的脉二酮、乙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己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己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脲二酮改性的MD I、碳二亚胺改性的MD I以及其中任意一种的衍生物、低聚体或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鼎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鼎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004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