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349469.6 申请日: 2017-12-15
公开(公告)号: CN108246785B 公开(公告)日: 2020-12-15
发明(设计)人: 田森林;宋玉新;李英杰;黄建洪;胡学伟;宁平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B09C1/00 分类号: B09C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09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增强 植物 修复 芳烃 污染 土壤 效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增强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向用于修复土壤的植物根部周围均匀喷施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本发明利用二甲基亚砜强化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效果显著,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原位修复,适用范围广,操作便利,成本低,可大幅提高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缩短修复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属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PAHs)是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芳香烃,其来源广泛,形成机理复杂。带有2~3个苯环的低分子量芳烃,如萘、芴、菲和蒽等,易挥发,对水生生物有一定毒性;带有4~7个苯环的高分子量芳烃,如芘、荧蒽、苯并[α]芘等,这类化合物沸点高,不易挥发,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高吉喜,1997)。释放到环境中的PAHs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和污泥等废弃物的农用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中。一方面,进入土壤中的PAHs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在受污染土壤上进行农业生产,PAHs进入生物链,对人和其它动植物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且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修复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于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的修复技术手段有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之间的联合应用,生物修复手段之一的植物修复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原位连续操作、不造成二次污染、环境友好、易于被公众接受等优势而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来吸收、挥发、转化、降解或固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等其它有机物,以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鉴于植物修复的优势及广阔前景,有关植物用于受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应用报道层出不穷。CN 103769411 B公开了利用火凤凰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对于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为50~100mg/kg的情形,种植火凤凰150d后,其根际土壤中四环PAHs(包括荧蒽、芘、苯并(α)蒽、屈)降解率分别为:86.56%、93.27%、100%、100%;CN 101992205B公开了利用花卉植物紫茉莉(对≤2mg/kg的苯并[α]芘污染具有耐性)修复苯并[α]芘污染土壤的方法,当土壤中苯并[α]芘浓度较低时(≤5mg/kg),根际土壤中苯并[α]芘的去除率较高,达到了73.4~87.9%,然而,随着苯并[α]芘浓度的逐渐增大,苯并[α]芘的去除率也随之降低,当苯并[α]芘投加浓度达到50mg/kg时,根际土壤中苯并[α]芘的去除率仅为41.2~52.4%;CN 101992206 B公开了利用花卉植物孔雀草(对≤10mg/kg的苯并[α]芘污染具有耐性)修复苯并[α]芘污染土壤的方法,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时,土壤中B[α]P投加含量≤10mg/kg,植物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效应,然而,随着土壤中苯并[α]芘的浓度进一步提高,达到50mg/kg时,植物生长表现为明显的抑制效应;另外,CN 102553899 A、CN104174642 B、CN 102357519 B、CN 102091715 A也分别公开了利用花卉紫松果菊、汉麻、观赏植物大花马齿苋及花卉宿根天人菊修复多环芳烃和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由上述内容可知,用于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对于受低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有显著效果且对有机污染物有一定的耐性,对于受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提供一种强化改善植物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提高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耐性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利用二甲基亚砜改变植物细胞壁/膜的渗透性,增强有机污染物向植物体内转移的特性,通过向种植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的用于修复目的的植物喷施二甲基亚砜水溶液,从而达到增强修复效率的目的。

一种增强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二甲基亚砜水溶液,其浓度为30~800mmol/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94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