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砂泥岩-碳酸盐岩岩性的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9443.1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1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佘明军;李油建;万利;夏相成;王新玲;何慧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雪娇;赵青朵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屑样品 碳酸盐岩 砂泥岩 岩性 石油天然气资源 储层识别 含量数据 勘探开发 岩性识别 检测 钻井 施工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砂泥岩‑碳酸盐岩岩性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检测待测岩屑样品中Si、Al、Ca与Mg元素的含量;S2)计算待测岩屑样品中SiO2与Al2O3的总含量XSS,CaO与MgO的总含量XLD;根据XSS与XLD判断待测岩屑样品的岩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先检测岩屑样品中的Si、Al、Ca、Mg元素含量,计算XSS、XLD含量数据,实现砂泥岩‑碳酸盐岩的快速、自动、准确识别,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该方法操作简便,岩性识别结果准确,能够有利于石油天然气资源储层识别,提高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效益,指导钻井安全高效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砂泥岩-碳酸盐岩岩性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沉积岩、碳酸盐岩地层是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生成、运移和储存主力地层,受地层自身特性不同影响,为准确发现石油天然气资源,需要对沉积岩和碳酸盐岩地层加以识别。相关地质理论表明:砂泥岩主要由石英、黏土等矿物组成,氧化物主要成分是SiO2及Al2O3,砂泥岩中SiO2及Al2O3的含量60~95%;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石、方解石组成,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中CaO或CaO+MgO含量大,SiO2,Al2O3等含量一般不足10%,因此通过测量分析钻遇地层岩屑样品中Si、Al、Ca、Mg四种元素的含量,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出岩石样品中CaO、MgO、SiO2、Al2O3的含量可以在施工现场快速准去识别出样品岩性是砂泥岩、碳酸盐岩、碳酸盐质砂泥岩、砂泥质碳酸盐岩,实现砂泥岩-碳酸盐岩岩性自动识别。
传统的区分识别沉积岩-碳酸盐岩的识别方法主要是依靠录井现场地质技术人员通过观察钻遇地层岩屑样品的形状、结构等物理特征进行识别或通过盐酸溶液对岩屑样品进行浸泡产生化学反应,根据生产CO2气体含量高低进行判断样品岩性。
公开号为CN10588865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利用元素录井进行沉积岩的岩性识别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元素录井进行沉积岩的岩性识别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a、处理元素录井数据,将其转化为百分含量;b、利用碎屑敏感元素与碳酸盐敏感元素含量所占百分比区分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c、在碳酸盐岩类中,计算出硫酸钙含量、碳酸镁钙含量和碳酸钙含量;d、在碎屑岩类中,计算出砂质含量和泥质含量;e、将计算出的硫酸钙、碳酸镁钙、碳酸钙、砂质和泥质含量通过归一化处理,分别计算出膏质、白云质、石灰质、砂质和泥质含量,从而按其含量确定岩性。但是该方法受元素录井技术自身技术条件影响,测量到的元素种类不足够全满,同时需要对岩屑样品进行研磨、压片等处理,存在分析周期时间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钻速钻井技术条件下的岩性识别要求。
公开号为CN10646925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端元矿物含量的混合沉积岩石分类命名方法,根据有效产能确定混积岩中外源碎屑含量的上限值;根据岩石成分,确定三端元分类方案;命名步骤,根据岩石组分含量,确定基本名称,其次将胶结物与特殊结构或成岩作用作为修饰词参与定名;具体命名规则,根据以不同成分为主的混积岩,分别确定基本名称,次要矿物含量为25%~50%时,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含量小于25%时,以含××作为附加修饰词。但是该方法没有给出碳酸盐岩的特征参数,无法实现沉积岩-碳酸盐岩岩性自动识别。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砂泥岩-碳酸盐岩岩性激光自动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砂泥岩-碳酸盐岩岩性的识别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9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